“富豪死于信托,中产死于理财,屌丝死于P2P”,这不是论文观点,而是娱乐化的顺口溜,所以你看这话吧切中要害,却又经不起推敲反驳。翻译成白话,有钱人偏爱的信托投资,中产阶层偏爱的理财投资和穷人偏爱的P2P投资,都是高危投资产品。 这些投资是不是高危,我们不妨举一个看似极端但又合理的案例。
一个聪明人(假设是理性经济人,而非骗子),通过一个皮包公司在P2P平台上以10%的利息借款2000万(可能是从500个屌丝那里每人借4万),然后拿这些钱注册一个项目公司,然后12%的利息从富豪那里信托融资5个亿(股权融资,这个利息是承诺三年后项目退出时的利润分成),再拿这些钱作为启动资金收购一个价值15亿的房地产项目,后续资金以股转债的形式以18%的利息从信托公司那里融资10亿(这些信托公司的资金是银行理财信托产品,中产们是4%左右利息购买的)。
可见,这样一个常见的金融投资案例,中间环节的操作都是合法的,背后其实却是高杠杆和空手套白狼,套钱的那个聪明人自己没有任何风险,项目如果退出成功他们将拿走支付利息后的全部利润,如果项目项目兑现失败,他会舍弃这个项目把烂摊子丢给投资人。 继续上述的案例分析。如果那个项目平稳退出,投资期三年,买P2P的屌丝们每年分得10%的P2P投资利息共计600万,富豪们每年12%的信托股权融资利息共1.8亿,中产们每年分得4%的投资理财利息共计1.2亿,金融机构吃掉14%投资理财利差共计4.2亿。
那这个主导项目的投资人呢?三年后房价翻倍,项目30亿出手,扣除7.26亿的利息,能获得7.74亿的毛利润。这就是过去三年金融投资的传奇故事,而这三年屌丝们玩的P2P除了个别跑路的不良平台其它好像吸引力不减,投资投资信托的富豪们保持着高额投资收益,买银行理财的中产们也没有遇到什么兑付风险,金融机构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切欣欣向荣,似乎没有什么风险,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房价的暴涨。不管富豪、中产或屌丝,他们的投资都是在金融内部空转,最终流向房地产或者证券市场,如果底层投资有风险,那上游的投资都会处于风险之中。也就是说,一旦房价下行,哪怕低于20%的年涨幅,这些投资的风险都是巨大的。今后房价仍然会保持10%以上的涨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