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全球投资谈一月ETF趋势详解0费率ETF或在今年诞生uup基金

你敢信?市场强势反弹的1月份,美国市场ETF资金却在流出;JP Morgan或将打响0费率ETF第一枪!这谁顶得住?怎么赚钱?

12月惊慌失措,1月喜气洋洋,说的就是你我,股民们!

在经过了12月的抛售后,1月全球股市整体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美股创出近30年表现最好的1月,这背后有明星公司财报的出众表现,有美联储明确放出加息减缓的信号,有中美那事儿露出缓和曙光,当然,更有12月的股市深蹲给了反弹的空间。

A股的表现同样令人振奋,但与此同时A股市场也上演了惊世骇俗的爆雷比赛,大量公司爆出惊天亏损,理由也五花八门,甚至有比扇贝跑了更离奇的猪全死了,有没有一点普世爱心啊,扇贝跑了起码还有活口,这猪咋一点儿希望不给?当然,在目前积极的宏观背景下,这些雷似乎并没影响大势,但是也体现了A股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又要鼓吹指数投资了,总不能一个指数的成分股都爆了吧?在去年8月份,当时A股有若干

雷爆

的时候,我就写过一篇《观点:爆雷时代的指数投资》,看看,什么叫。。。打住,不吹牛了。

从最新的非农数据来看,1月美国经济情况依然向上,就业增长来看数据达到了30.4万人,大幅好于17万人的预期,而这个数据在后次贷危机时代也属于表现强劲的一个月。

而从劳动力参与比和工资同比增长来看,也处于一个相对上升的态势,这似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去年四季度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焦虑。而刚刚放出更多鸽派信号的美联储可能要费思量了,按照其政策惯性,接下来预计加息上将会继续保持谨慎,同时根据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数据调整信号。

不过,尽管1月美国股市表现非常出色,但是在ETF市场却出现了“奇怪”的情况,那就是美国市场ETF整体净流出22亿美元,当然,与美国市场巨大的ETF规模相比,这相当于没变化,但是美股类ETF却有255亿美元净流出,这就耐人寻味了,看来经历了血腥的12月后,投资者心有余悸,依然保持谨慎。

从1月市场资金流动来看,其实很能体现投资者情绪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在2019年的市场展望我提过,预计今年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美元升值势头减弱甚至可能渐渐进入贬值周期,而从过去我们的对比来看,新兴市场和美元常常呈现负相关。所以,在2018年新兴市场遭遇重击后,在2019年下半年新兴市场可能迎来机会。而伴随最新的美联储政策信号,全球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在1月新兴市场实际上已经迎来一定程度反弹,而资金也做出了选择,贝莱德的新兴市场新贵IEMG净流入42亿美元位列第一,另一只老牌新兴市场基金EEM也有近15亿美元流入,位列第九。

在2019年1月,从MSCI新兴市场指数来看,以美元计增长8.7%,创2016年以来单月最高增幅。

而从今年以来表现看,IEMG、EEM反弹势头都优于标普500指数,其实新兴市场经济大局并没有出现什么本质变化,这也体现了新兴市场对国际金融环境的敏感,也提醒我们也需注意一些经济基本面的后续风险。

是的,市场的反弹并没有打消投资者的担忧,特别市场上的大体量资金依然注意着资产组合的调整,在收益与风险间平衡。于是,今年1月延续了2018年下半年的主题,那就是债券ETF继续受捧,只不过大家的信心有所恢复,也不再盯着美国短期国债撸,品种更加多样。非常突出的还是这两周异军突起的先锋短期公司债基金VCSH和先锋中期公司债基金VCIT,1个月的规模增幅都在12%以上。

而尽管1月股市反弹,但是丝毫没有影响黄金的继续向上,这也是我此前的观点,基于美元今年可能不那么强势,避险品种可以考虑黄金优先一些,而从近1个月走势来看,流入15亿美元的黄金ETF:GLD和美元指数基金UUP的负相关特性还是那么灵验啊。

而从市场输家来看,标普500指数双王SPY和IVV分别净流出120亿和70亿美元,一些投资者似乎跟着市场反弹反而做了股票资产的减仓操作。而科技股代表QQQ,在过去一个月也并未因为科技股的反弹吸引更多资金,净流出13亿美元。

在我看来,近期市场反弹既是对种种利好的兑现,也是对12月市场超跌的反应,其中很关键的还是明星公司的财报大都表现出色,美国最新的非农数据也很鼓舞人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尽管股市向上需要资金推动,尽管股市向上的空间需要预期扩展,但是没有基本面的扎实稳固,资金又有什么理由进入,预期又有什么基础展开?伴随财报季进入后期,各种利好因素已经反应在股价上,我个人依然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态度,不宜贸然增加股票类资产比例。而在近期财报季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市场已经与此前两三个财报季各大公司整体普遍表现上佳不同,已经出现更多分化,这也与此前对今年美国上市公司财报增幅将逐步下降的预期逐步匹配,所以今后哪怕市场反弹向上,赢了指数输了个股的情况恐怕会更加普遍,投资个股的朋友需要更加谨慎。

就ETF行业来看,去年表现突出的新贵J.P. Morgan继续体现强劲势头,上周推出一只主动管理型债券ETF:JCPB,也让其ETF产品线的基金达到32只。

而更令ETF行业感到恐惧的是,继富达推出0费率共同基金后,J.P. Morgan将很可能在今年推出首只0费率的ETF,打响ETF低费率的最后决战!事实上,这样的消息放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似乎只是让全球资管行业正在进行的商业模式调整进一步加速。

据统计,美国证券资产的48%已经被被动投资风格基金持有,预计今年这个比例将超过50%。但是尽管如此,实际上仅仅从这些产品本身,机构并赚不了太多的钱,以ETF为例,不要看ETF发行商管理的资产已经几万亿美元,但是由于ETF低费率,应该说极低费率的特点,美国百家ETF发行商的ETF业务相关收入去年不过70亿美元,其中贝莱德的安硕品牌拿下29亿美元。

这样的情况下,问题来了,是提高费率提升收入,还是继续降低费率切整个市场的蛋糕?显然,前者起码走不通,因为在美国ETF市场,别看贝莱德是老大,但是其对市场远没有达到垄断的程度,后面一个先锋就够它警惕。而且特别对于一些宽基指数,本身没啥技术方面的门槛,费率低往往是投资者选择的第一参考要素。比如标普500指数,大家的ETF都没什么不同,只能比品牌、规模,更重要的是费率。这方面贝莱德自己就有体会,其原本规模300亿美元的标普500指数ETF:IVV,就因为费率的大幅下调到0.04%便在三四年间膨胀到超1500亿美元,追赶着老大哥SPY。

而在低费率的水平下,对于后来者更是需要以低费率把基金做大,否则你说一只费率0.10%的基金要是规模不过1亿美元,这管理费收跟没收有什么区别?还不如来个0费率,起码把规模先做大,特别吸引到一些机构来申购,这样基金规模起来了,可以向机构提供一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也增强了自身的市场影响力。比如,我们知道ETF的管理费实际上并不是发行商向持有ETF股份的投资者直接收取,而是从管理的资产中按照比例提取的,但是很多ETF发行商本身又有交易平台,而通过0费率将ETF规模做大,交易量做大,自然可能吸引一些大机构的资金到其平台来交易,这样发行商落得个不从投资者资产“揩油”的好名声,照样可以从交易佣金中获利,而如果再涉及期权、期货等衍生品的交易,甚至融资业务,那获利空间就更大了。对于J.P. Morgan这样的老牌机构,用0费率ETF去“抢”资金,从交易、咨询等处于其舒适区的业务赚钱,显然也是非常符合其优势的一招啊。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式测量仪

3次元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