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全球股市正在恐慌性抛售,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股票纷纷触及熔断。
早在亚盘的时候亚洲各国指数也发生暴跌,此时此刻市场流动性几近枯竭,就连黄金和比特币也惨遭抛售。
如果说上周全球资本市场还笼罩在对病毒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中,那这一周,从油价忽然暴跌到30美金以下之后,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就好像被“一锤定音”,既成事实了。
大多数人认为,油价的暴跌是反映了对经济衰退的预期,或者只是OPEC和俄罗斯谈判失败的结果。
但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有时候一个人的意志,用对了时机,能产生放大数倍的效果。
我把这件事的逻辑从头到尾理一遍,然后你就能清晰地看到整幅画面了。
为了让两眼一抹黑的小白读者也能看懂,我特地介绍了一下石油暴跌这件事的背景,已经了解的可以跳过。
01
前情回顾
石油是一个由供应端决定价格的大宗商品,因为需求端是没法操控的,全世界每天需要多少桶油基本上是固定的。经济过热时期多一些,经济衰退时期少一些,相对容易把控。
但地球上供应石油的就那么几个国家,OPEC+俄罗斯+美国。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可以操控油价。每隔一段时间OPEC(沙特主导)就会组织大家坐下来商定石油供应量,以此来稳定油价。
所以石油价格可以说完全是由这几个国家商量决定的。
可是他们几家偶尔也会抽风打起价格战。历史上1985年、1997年、2014年等都发生过价格战。
2014年那会儿就是为了遏制美国页岩油的崛起,一路把油价从100美元以上打到2016年26美元的历史大底,成功把美国页岩油一部分产能逼死,抢占了市场份额。
而今年这次,是沙特和俄罗斯谈崩了导致的,确切地说是俄罗斯的强硬态度导致的,谈判期间因为不满意条款,直接掀桌子走了,而且扬言自己国库充裕,不怕打价格战,未来要继续增产。
沙特也彻底被激怒了,直接宣告下个月开足马力顶格产油。于是油价直接崩盘了,最低跌到2016年历史低点附近。
直到现在两边还在刚着,看样子短期谁也不可能先服输。
02
油价崩盘,谁最疼?
想要理解油价博弈背后的真相,不能从表面来看。咱们先来看看表面上是什么样。
表面上,其实就是俄罗斯在欺负沙特。近些年来沙特主导搞减产,其实一直在吃亏。
因为他是OPEC里产量最高的,或者市场份额最大的,减产协议里他需要减的量也是最大的,每次他都会损失掉一部分市场份额。所以等价格回升上来,他也没有多赚到钱,但是价格跌了,他还得再配合减产。
虽然看上去沙特占OPEC主导地位,但实际上在这个囚徒困境的游戏里,他却是很吃亏的。
所以这次,俄罗斯掀桌也彻底激怒了沙特,老子tmd也不玩了,爱谁谁,都不配合,那我就把价格打到最低,先把市场份额抢回来。
所以最近沙特最近正在强势抢占市场份额,给下游贸易商和化工商开出了满额支票,你们要多少老子给多少,什么品质的油都有,只要来我这买,一切都满足你。
沙特只有这样,才能大规模抢占西欧甚至东亚的市场份额。效果果然立竿见影,今天的消息,印度第二大油企BPCL已经开始向沙特大量进口石油了。
据说东方红国也打算趁这个机会低价买油。这种渔翁得利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这时,我们再来考虑表面以下的部分——俄罗斯为什么会这样?对他有什么好处吗?
03
俄罗斯这是何苦?
有人说,沙特的油开采成本最低,俄罗斯斗不过的。
但实际上,我们不能用开采成本来分析这件事。开采成本指的是石油公司自身的利润表,而对一个国家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才是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的石油生产是由当权者决定的,而当权者考虑的绝不是某个公司的收支平衡,而是根据自己财政情况决定的。
在没有经济危机的正常情况下,各国的财政平衡大概会在油价50美元上下,低于这个价格,就会有国家撑不住了。理论上讲,谁能在财政上忍耐更低的油价,谁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就越多。
掀桌之后,双方都亮出了底牌,俄罗斯显然更胜一筹。俄罗斯财政部在周一表示自己的国家财政可以支持油价在25-30美元区间长达6到10年。因为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有超过1500亿美元,可谓家底殷实。
而沙特显然在这方面比不过,已经有传言称官方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削减预算20~30%。这是要勒紧裤腰带了。
但是即便如此,俄罗斯也没必要这样挥霍国家财政吧。油价跌下来对所有产油国都没好处,伤害是一样大的。只是俄罗斯最近几年攒了些钱,比较抗饿罢了,但谁会因为自己一顿吃饱了就闲着没事饿自己几年呢?
而且,价格跌下来会让沙特短期抢占更多份额,对俄罗斯长期也是不利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走这一步?
这就要再往下思考一层了,在这个时间点打压油价,到底坑的是谁?
04
这盘棋的输家竟是……
就像2016年油价大底时期一样,现在把油价打下来,伤害最大的其实是美国的石油商。因为它们才是开采成本最高的。
2016年,原本OPEC和俄罗斯是想彻底把美国页岩油弄死的,让德州那些大型油气商们彻底倒闭,这样一来他们即便重新恢复产能也需要漫长的时间,花费更高的成本,一时半会儿成不了气候。
但是没有想到,美国油商竟然凭借着超低的利率,硬是靠着借债顽强地活了下来。
咱们知道,自从08年金融危机起,美国的利率就一直在0%附近,短暂加息换来的只是经济的回落,没办法只能再降回来。
在这长期低利率的环境下,造就了企业债利率的大幅下降。严格来讲,美国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收益债”了,以前被视为垃圾债的资产,收益率也低至4~6%。
而这可以算是债市的泡沫,它们的延续必须依靠以同样低的利率借到新债,一旦新债利率大幅升高,就很可能因为借不起而倒闭。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美联储加息不要过猛,市场情况平稳,油价也在正常范围,它们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疫情引起的恐慌已经让全世界资本都处在极低的风险偏好中,对企业债的定价本身就会极其保守,所以美股大跌的时候,高收益企业债不会因为自己是债就独善其身。
美国高收益企业债ETF(HYG)经过这轮下跌已经回到2018年底的水平:
一个重要事实是:
能源行业是美国高收益企业债中占比最高的行业,美林美银高收益企业债指数里,有11.5%来自能源行业。
据彭博报道,能源行业企业债的信用利差已经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
这里面包含油气行业的上下游,从开采到运输到销售都受到冲击,市场对它们中的一些比较脆弱的已经做好了破产准备。
而且,这种情绪跟病毒一样是有“传染性”的,情况已经不再局限在高收益企业债了,而已经开始向原本质地还不错的投资级别企业债蔓延。
有些投资级别的“天使”企业债也已经大幅下跌,甚至有些价格已经跌到60美元的水平。市场跟这些叫做“坠落的天使”(falling angels)。
受此影响,美国企业债对国债的利差已经急剧放大,信用风险正在快速攀高:
看到这我已经浑身冷汗,这次油价崩盘,引发了美国能源行业大衰败,能源领域里面死掉一批公司已经是注定的了。与此同时,对美国整体企业债市场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
过去20年,美国企业一直在享受利率不断降低带来的优势,企业债总量从2000年的4.5万亿一直暴涨到今天的接近10万亿美元。
其实,债务泡沫就算再大,也不代表它会破灭,只要企业还能继续低息借款,维持经营,一切都不是问题。
所以在美国经济一片歌舞升平的时候,哪怕大家都知道债务水平很高,也没人在意。
但这种泡沫最怕的就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就像堆积木,你堆得非常高,虽然看上去摇摇欲坠,但只要不碰它就不会倒。可是这时如果家里的猫狗不小心撞到,那积木也只能倒塌。
而今年,这个外部冲击就由疫情蔓延开始引发,而且再次受到油价的二次冲击,现在已经处在比较危急的状态。
05
普京:趁你病,要你命
到这里我真的不得不再一次佩服普京这个人的政治智慧。
政治里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利益,所以咱们不谈论对错。我只是觉得普京对这种时机的把控实在是太精准了。
在美国各方面都很坚挺的时候,他是绝对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扳倒美国的。而只有在这种危机时刻,在本来已经摇摇欲坠的情况下再给上临门一脚,正中命门。
这一脚正好踢在了美国最最脆弱的地方,真可谓是趁你病,要你命。
普京最擅长的就是这种“借力打力”的计谋,早在当年美国整治乌克兰的时候,就趁乱拿下了克里米亚。如果在正常情况下他是绝对办不到的,或者要付出几倍的精力和代价才能办到。
而在美国的干预下,他轻易就得手了。这就是懂得借力打力的政治智慧。
不过从那时起,普京跟美国就算结下了梁子。美国联手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史上最严酷制裁,让俄罗斯经济不堪重负。从那时起,普京就已经在错一切准备实施报复了。
不过他很明白自己不能鸡蛋碰石头,对付美国必须要用“智取”。
06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到这里已经看得出普京的老谋深算,从那之后,俄罗斯的一系列报复行动就此展开……
第一步,开始暗中配合OPEC增产石油,打压油价。从2014年起,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反倒大幅增加,可谓是报复性反弹:
直到2016年,油价已经跌到30美元以下,美国页岩油遭到重创,钻井数直接少了四分之三。
而我们也知道,美国政权背后的真正掌控者是掏钱支持竞选的金主爸爸们。油价大跌,最痛的就是他们。(来源:了了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