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大橡塑(600346)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及股票复牌系列公告,经过3个多月的停牌筹划,最终以涤纶民用长丝和涤纶工业长丝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恒力股份拟将105亿资产借壳公司的方案亮相市场。该公司股票9月22日复牌交易。
根据预案,大橡塑现有资产将出售给目前大股东大连国投集团旗下新设立的公司,大连国投集团将所持有的 200,202,495股公司股份(占公司股本总数的 29.98%)转让给恒力集团。大橡塑同时向恒力股份的股东方恒力集团、德诚利、和高投资及海来得总计增发1,851,659,749 股,加上定向增发募集的16亿元,购买恒力股份价值近105亿的99.99%股份。交易完成后,大橡塑将持有恒力股份 99.99%的股权,主营涤纶民用长丝和涤纶工业长丝,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恒力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 重组完成之后,恒力化纤成为大橡塑的控股子公司,恒力集团成为大橡塑控股股东,而大橡塑也将更名为“大连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成涤纶。
“借壳”:IPO无果下的无奈选择
作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恒力集团近几年积极奉行多元化扩张发展思路,形成了石化——PTA——聚酯——织造等较长的产业链,旗下包括吴江化纤织造厂、江苏恒力化纤、江苏博雅达纺织公司、苏州苏盛热电公司、恒力(宿迁)工业园等多元产业。
关于恒力:恒力化纤成立于2002年,位于盛泽镇,注册资本22.08亿元,是恒力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恒力化纤的主要产品为POY(涤纶预取向丝)、DTY(拉伸变形丝)、FDY(全拉伸丝)以及涤纶工业长丝,旗下“恒远”牌涤纶长丝在市场上占有率较高。目前,其涤纶民用丝产能约140万吨/年,涤纶工业丝产能约20万吨/年,瓶片产能约45万吨/年。
企业谋求快速扩张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为此,近几年恒力化纤一直积极谋求上市:
2012年恒力化纤进行上市辅导,2013年冲刺A股IPO。据当时的招股说明书,公司拟发行普通股4亿股,进行“恒科新材料年产20万吨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项目”和“年产20万吨超细超仿真复合纤维项目”的建设。
但此后,恒力化纤冲刺IPO无果,最终不得不选择“曲线”借壳。
22日,大橡塑开盘报6.54元,到收盘止,该股跌10.04%报6.54元,封上跌停板。
聚酯行业:谋求上市的,不只是恒力
今年以来,桐乡新凤鸣集团、江苏盛虹集团都开始冲刺IPO。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聚酯市场上多家“领头羊”的竞争非常激烈,却又各有所长,而如果其中几家能够进入资本市场,或将引发市场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动
化纤行业资深观察者顾超英指出:目前国内涤纶民用丝行业的产能存在结构性过剩,此前那种依靠‘以量取胜’的规模经济时代已经过去,投入产出大、毛利率却很低的模式在当前已经遇到挑战。如今,最能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做法是,将“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桐乡新凤鸣集团:
新凤鸣集团2014年营收为147.55亿元,净利润为29139.11万元。
新凤鸣在POY行业具有领军优势,位居行业第二,其产能为4000吨/日,此外,新凤鸣的DTY产能也在增加,积极开拓新的赢利点。
江苏盛虹集团:
盛虹集团目前“掌舵”DTY行业,其日产能约2500吨。其DTY差异化品种齐全,包括阳离子、有光/半光/消光、阳/涤复合,各系列产品的产能属于行业最大,大多数品种的品质属于行业最好。总体看,盛虹在DTY品类上具有行业定价权。此外,盛虹还有POY外销,为750吨/日。
盛虹向上游的延伸相对谨慎,其PTA每年的产能维持在160万吨左右,多为自用,但其在下道染整环节的竞争力很强。
“扎堆”上市的背后:巩固市场,不被淘汰
企业“扎堆儿”冲上市当然可喜可贺。但是,当前聚酯企业面对的形势却实在难言乐观。
上游环节压力:PTA行业产能过剩态势进一步加剧,PTA业务全线亏损。从最为重头的聚酯长丝行业情况看,行业结构性、区域性、阶段性过剩的特征仍然显现,下游需求疲软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善。
谁都不想被淘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恒力、盛虹、新凤鸣等积极谋求上市的动因就很好理解。在不乐观的大行情下,各龙头企业要想巩固既有市场,持续维持竞争优势,并适度寻求突破发展,对资金的渴求势必强烈,因此寻求上市,降低融资成本可谓是必然之举。而且,从战略上看,踏入资本市场是实体企业寻求快速扩张的“助推器”,这已是业界的共识。
化纤行业资深观察者顾超英指出:“目前,连再生化纤企业都想着通过跨进资本市场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如苏州玖隆于今年6月登陆‘新三板’,何况原生企业呢?我认为,那些有实力的企业应该积极筹备上市,在严峻的市场考验下逆境谋发展。因为只有有了充足的、低成本的资金,才可以在经济和行业的转型期有所作为。”
另一名业内人士指出:“那些聚酯产能在25万吨左右/年的工厂,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危险,他们本来就没有挣到多少钱,而且目前仍在亏损,这样下去还能持续多久呢?还有一些竞争力本就有限的企业,在今年低迷的行情下,仍在新开聚酯生产线,这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而事实上,行业洗牌已经开始,比如远东石化、赐富已经被淘汰,下一个出局的,又将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