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镇”兴宜宾①|在这座宜泸交界小镇,万物兴荣2、力争新签约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个 2020年自贡高新区将壮大产业规模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速3、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抓双城经济圈机遇 创“多彩綦江·创新之城”美好未来
“镇”兴宜宾①|在这座宜泸交界小镇,万物兴荣
开栏的话
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县城,乡镇,是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
宜宾常住人口460余万人,其中有60万人生活在场镇,他们需要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
10月,宜宾吹响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冲锋号。这是解决宜宾“市强县弱”局面的重要抓手,也是宜宾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必然要求。
如何让乡镇的探索“走”出来、“亮”起来,让更多成果“结”出来、“传”开来?即日起,四川日报宜宾全媒体中心推出“镇”兴宜宾系列报道,以宜宾特色乡镇为观察样本,走进田间地头,对话基层干部,问计人民群众,探寻乡村振兴的基层门道。敬请关注。
俯瞰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 罗顺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刘川 宜宾观察 曹洋 罗顺 陈治吏
宜宾江安县四面山镇,四面并没有山,而是四通八达的路网。这里,地处宜宾南溪、江安和泸州三地的半小时交通圈,物流通畅,产业发达。
10月的四面山镇,白酒厂和啤酒厂飘出阵阵酒香,建材基地门前车水马龙,乡村聚居点建设热火朝天。四面山镇正抢抓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战略机遇,聚力打造宜泸合作桥头堡。
产业兴盛:
小镇酒企发力下沉市场
“这是我们主推的桶装酒。”走进四面山镇新宇酒业展厅,副总经理刘志远拿起一桶塑料瓶装的“口粮酒”介绍,其透明的瓶身、简洁的包装令人眼前一亮。
俯瞰四面山镇酒企车间。 罗顺 摄
新宇酒业主攻基酒市场,但其推出的品牌酒酒品数量都一度达到137种,就连公司管理层都常常报不出单品价格。如今,公司销售的酒品不到10种,定位也更加清晰——降本增效,聚力掘金下沉市场。
新宇酒业等酒企将乡镇白酒市场的热门产品——桶装白酒作为打开下沉市场的突破口,去年,公司第一批桶装酒在乐山、自贡等地乡镇销售超500万元,今年就将超过1000万元,销售收入快速提升到公司总营收的一成以上。
创新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不二法宝。近年来,白酒市场上年轻群体的消费占比增加,他们对于酒品风格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白酒“大厂”一个产品卖天下的思路已经不能持续,在四面山镇,当地酒企与宜宾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在宜高校合作,建立起技术研发基地,研发产品香型,拓展客户群体。
俯瞰四面山镇酒企车间。 罗顺 摄
四面山镇酒企发展的经历,是宜宾乃至四川小镇酒企谋变求生的一个缩影。经历了省内“大厂”统一采购,到自行探索省外销售渠道,再到主营省外市场的不同阶段,小镇酒企不断创新产品和销售渠道,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分一杯羹,全镇白酒总产值近3亿元,带动红粱采收、产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发展。目前,四面山镇正在引导新宇、宜泉等白酒龙头企业优化白酒品类、提高工艺水平,向10亿元产值冲刺。
立足镇域,四面山镇正在争取引进白酒产业上游企业入驻镇内集体经济发展区,进一步加强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此外,依托农业、酒业发展基础,四面山镇谋划了“酒+农业”“酒+旅游”等新型消费场景,希望通过三产融合、延链强链,为区域龙头酒企升级、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物流兴起:
建材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买建材,四面山。”这句口号多年来在宜宾、泸州等地流传。从江安县城到四面山镇的公路两旁,建材商家鳞次栉比,泸州、自贡、内江等地的客商们都在这里批发材料。
作为四面山建材龙头企业,曹建材商贸有限公司在当地深耕20余年,该公司总经理曹海祥介绍,得益于四面山镇毗邻宜泸,连接江安南溪的交通优势,公司以四面山镇为中心,在泸州、江安、南溪、长宁、自贡,在川南开出5家线下旗舰店,年销售额达3亿元。
四面山镇建材企业。 曹洋 摄
以龙头企业为基础,四面山镇一方面大力招引建材企业,初步形成建材产业产销一体化基地,目前年产值达3亿元;另一方面拓展产品类型,从单一的瓷砖销售,拓展至断桥铝门窗、洁具卫浴、全屋定制等领域。
宜宾市九牛强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牛强建材”)就是近年来当地招引的建材企业之一。
“最先吸引我的是这里的区位优势,紧挨着泸州。”公司负责人刘钦强介绍,公司主要经营路沿石和各类彩砖,对运输成本要求很高。而四面山镇处于宜泸两地的核心区域,货车多、不跑空,合作机遇多。刘钦强说,现在为他们拉货的都是返空车,运输成本可以节约三分之一。
让九牛强建材等企业愿意扎根四面山镇的,还有不断完善的建材产业链。“大到厂房用的钢架,小到运输砖石的托盘,都可以在四面山镇订购。”刘钦强介绍,从2022年5月开始建厂到11月厂房竣工,从建设到装修,没“走”出过四面山镇。“不仅节约了成本,售后还更有保障。”
面对近年来的行业“寒冬”,当地建材企业开始抱团,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抵御难关。
四面山镇建材企业仓库。 曹洋 摄
目前,四面山镇已落户包括科环建材有限公司、龙菲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宜宾市馨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建材企业10余家,正在洽谈包括卫浴生产、家具定制、灯具制造、门窗加工、窗帘制作等企业。
四面山镇党委副书记夏鹏介绍,下一步,四面山镇将聚焦产业链条延伸和资源附加值提升,强化项目支撑、完善政策保障、创新服务机制,打响知名度,推动当地建材行业向新发展。
人气兴旺:
医院学校文旅配套逐渐完善
10月20日,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团结村,乡道旁的坝头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数排三层高的砖混楼房已经完成主体施工,进入外立面装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首批居民将搬进新家。
四面山镇团结村和美乡村聚居点位于南溪、江安、泸州三地的半小时交通圈内,靠近往返江安和南溪县城的快速通道。为了满足聚居点未来居民的生活需求,四面山镇一方面补齐生活服务短板,规划建设了医院以及1600平米的宜邻中心,另一方面满足居民家门口的就业需求,筹备了集体经济发展区,布局了食品、制衣、纸业等工业企业。
俯瞰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 罗顺 摄
摊开一张四面山镇规划图,小镇北部蓝色的部分是场镇功能区,南部绿色的区块内是农旅融合区,夹在中间的,是乡村聚居点和集体经济发展区。“向北可以就医、读书,往南可以种田、旅游,家门口就是企业。”夏鹏介绍,以乡村聚居点为核心,各项生活配套向小镇四周延伸。
这样的规划解决了过去四面山镇发展镇域经济长期存在的两个“痛点”。
首先是农田破碎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难度大、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
四面山镇团结村村民谭逢友一家7口人,此前家中的两亩土地由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基本处于“撂荒”状态。农田土地破碎,机械设备难以进场,土地流转成了难题,谭逢友一家只有他和老伴在村里居住,家人都搬去外地打工谋生。
去年以来,四面山镇以乡村聚居点建设为契机,整合零散土地,由国有企业集中流转土地,一方面发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与泸州市江阳区共同建设川南红粱生产基地,支持本地酒企发展;另一方面,引入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农田周边开辟茶饮、民宿等消费场景,吸引青年回镇上创业就业,提高小镇知名度。
其次是传统乡村生活配套设施不足,就医、上学难的问题。
总投资4500万元,四面山镇和美乡村聚居点一期14户住宅正在建设,预计年底前入住,二期64户住宅正在平场。三层的住房,一楼是商业或居民客厅,二楼、三楼是卧室。“以前住的自建房没有上下水,一家7口人生活不方便,现在距离学校和医院都很近,孩子读书自己看病都方便,现在没事就来看看新房的建设进度。”对于即将到手的新房,四面山镇团结村八组村民钟益华充满期待。
力争新签约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个 2020年自贡高新区将壮大产业规模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速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
1月7日,自贡高新区召开2020年度工作会。会上,对2020年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2020年,自贡高新区仍将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99个,年度计划投资137.2亿元。
全面新开工36个项目 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
2020年,自贡高新区将牢牢把握发展主线,高起点谋划重大项目。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纳入省、市重大项目49个。
在新的一年,将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内自同城化等中省重大发展战略,用好用活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两块金字招牌,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大项目、政策、资金对上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纳入中省盘子。
据悉,将重点推动高速列车成套电加热器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中兴能源全球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等35个续建项目加快建设,力促联积电子墨水屏等45个项目竣工投产投用。
招商引资再上层楼 力争新签约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个
2019年,自贡高新区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在2020年,将聚焦深化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引智,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未来一年,自贡高新区将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新经济和总部经济“四新一总”的招商总定位,继续发挥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平台招商优势,强化项目论证,力争引进一批新业态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力争新签约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5个,力争综合保税区新入驻企业15户。重点对接清华启迪、荣阳实业等知名企业,力促半导体制造、启迪科技园、高端铝合金、金刚石纳米涂层等项目落地。
壮大产业规模 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速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2020年自贡高新区有何举措?2020年,自贡高新区将聚焦壮大产业规模,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速。强化创新引领,强化创新主体培育。
在新的一年,自贡高新区将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安信睿CPLED特种照明、晶升科技光学玻璃盖板等16个新兴项目竣工投产,推动利世华等7户企业达产升规,确保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到10户以上,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速20%以上。
同时,全面落实支持创新创造政策措施,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科技型企业15户、孵化企业15户,培育瞪羚企业1户,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15%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突破1.7%。力争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企业创新平台5个以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抓双城经济圈机遇 创“多彩綦江·创新之城”美好未来
多彩綦江·创新之城。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喻言
“行到蜀南欲尽头,江边深处隐扁舟”,明代才子杨慎的诗句,在历史悠悠中,曾这样为重庆綦江落墨定位。这里是重庆“南大门”,贺龙元帅曾称赞“綦江是个好地方”。
山水若情深,英雄气更长。
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綦江传统老工业基地正向先进制造业基地升级蝶变。
綦江,一个光荣的革命历史之地。诞生了重庆最早的中共基层党组织——中共綦江支部,孕育了“英勇善战、屡建功绩”的红四军军长王良,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
綦江,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新型城市。近年来,綦江不仅支持传统产业实施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还积极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传统老工业基地正向先进制造业基地升级蝶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出台,赋予綦江崭新的发展机遇,使其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战略空间有效拓展、战略潜能加速释放,为区域实施开放崛起、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重庆市“一号工程”。在“一号工程”引领下,綦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民生福祉?封面新闻走进綦江,对话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
重庆市綦江区委书记姜天波接受封面新闻专访。
封面新闻:2023年,綦江区有哪些重大事项需要突破?
姜天波: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2023—2027年)》就是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在《十项行动》中,綦江涉及产业发展、能源安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11个项目,数量居重庆各区县前列,总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2023年度计划投资超百亿。
具体来讲,綦江准备干好五件事情。
一要聚焦传统工业抓补链强链。綦江是重庆著名的老工业基地,要把传统的强项、长板继续加强,围绕以汽车变速箱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以及系列汽车轻量化配套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传统产业基础。
二要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赋能。继续以卫星制造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车动力系统下功夫。通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带动綦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最近,工信部授予了綦江“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的招牌,以产业和大学为支撑的一批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正在入驻。
三要建好基础设施的“四梁八柱”。綦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黔合作的连接点,是陆海新通道渝黔服务区的重要节点,也是重庆重要的产业和人口承载地,綦江的崛起会带动重庆“南大门”的崛起。已纳入国家《铁路“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渝贵高铁以及主城到綦江的市域铁路C5线、主城到綦江的城市快速通道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会加速綦江与重庆其他板块的融合。此外,綦江还在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建设。相信未来五年,这个综合服务区会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更多支撑作用。
四是做好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升。綦江提出了“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教育提质、医疗提速”四个轮子一起转、加速转的目标要求。这两年,綦江规划建设八所大学,包括中西部第一个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大学——重庆德国埃森大学,围绕产业发展布局的电信学院、移通学院等,它们为产业发展赋能,也为提高城市品质赋能。綦江加快建成江苏省人民医院重庆医院,这所医院已经纳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范畴,届时国内一流的心血管、肝胆和康养技术会引入到綦江,造福渝川黔千万人民,让西部群众享受国内一流医疗。
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綦江秉持“事情不过夜,三天有着落”的工作要求,讲政治、用心做、看效果。探索推行的“信用+模拟审批”做法已经在全国得到推广。
“赛马比拼,创优争先”,在各个赛道都要赛出綦江速度、綦江效率、綦江品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綦江力量。
綦江区体育中心。
封面新闻:在“一号工程”引领下,您觉得未来綦江的变化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姜天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綦江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首先,是产业的提升和布局,綦江是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至关重要。
其次,在城乡融合方面,綦江要在完成脱贫攻坚基础上,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第三,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上,綦江让“惠民有感”成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教育和医疗等成为渝南黔北的“高地”。
此外,綦江山清水秀、人文荟萃,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围绕重庆红色文化高地建设这一目标和总体任务,綦江努力持续提升红色文化,增强城市辨识度。紧紧扭住国家文明城市创建这一总抓手,推动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
綦江科创中心。
封面新闻:那么随着上述变化的发生,您觉得綦江会呈现怎样的城市气质?
姜天波:綦江的城市气质就在我们提出的城市发展的宣传口号“多彩綦江,创新之城”这八个字中。
“多彩綦江”,綦江有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在丰富的城市文化基础上,提炼总结以红色文化作为綦江今后的文化建设,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轴。
“创新之城”,綦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创新赋能是唯一可选择的道路。因此,要在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项工作中,体现綦江担当。这些年,綦江产业发展,继承了老工业基地创造共和国工业史上“八个第一”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在一些“卡脖子”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比如,建成了国内首条卫星动力自动生产线,完成了新能源电池铜箔和铝箔的首创等。
位于綦江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封面新闻:提到创新,聚焦点应该是科技创新,綦江接下来有哪些计划?
姜天波:在科技创新上,这两年綦江紧紧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这一目标,培育了1800家创新型企业,1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让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升级迭代。
一是大力进行了现存的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用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二是大力培育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具有引领性、牵引性的企业和技术。另外,綦江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多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引进了一系列跟綦江产业密切相关的创新型团体,涉及工业、教育、医疗、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
封面新闻:川渝合作,离不开“结对子”项目,我们知道綦江区和四川省自贡市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市区战略合作协议》,今年双方会有哪些新的合作?如何相互借力、取长补短?
姜天波:綦江与自贡都同为战略性中心城市、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高度契合,资源禀赋高度相似,经济关联度高、互补性强,这为两地推动战略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发布以后,两地就迅速行动,共建齿轮切削加工技术应用服务研究中心,成立自贡·綦江高端铝合金材料研发应用中心,携手共同发展相关优势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已经谋划好的产业合作方向,进一步实质推动项目发展。同时,我们还在通过文化交流、连接,进一步推动綦江与自贡的双城融合。
綦江培育、孵化出的高新技术企业。
封面新闻:綦江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有哪些预期目标?
姜天波:在未来一个时期,綦江将围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定位、重要要求、重点领域、实现路径等集中发力,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
到2027年,綦江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四个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本建成科技强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支点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现代化支点城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服务作用更加突出。构建重庆中心城区人口、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和产业集聚的重要承载区,强化与成都、攀枝花等地产业协作,高水平合作共建綦江·自贡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联动宜宾、永川共建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实施更多“川渝通办”事项。
三是辐射作用更加突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深入推进渝南陆港型物流枢纽、西部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冷链物流港、重庆南部综合物流园等建设。大力建设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互建互享迈上新台阶。
四是展示作用更加突出。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纳入国家考核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建设全域“无废城市”,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成效明显,打造“全国一流、全市领先”营商环境获广泛认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