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迁新居,本应欢喜,但市民陈先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己与四川极致家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自贡分公司(以下简称:极致家)签订装修合同后,先期支付了首笔装修款,但极致家尚未进场施工便“关门”了。同陈先生一样,不少业主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而部分供货商的货款及装修工人的工资也尚未结清。
就业主和供货商反映的问题,记者电话联系到极致家实际控制人欧先生。欧先生表示,自己在自贡有两家装饰公司,均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对于极致家的客户和供货商,将在妥善解决另一家公司的遗留问题后进行协商处理,“我们将积极面对目前的局面,应该我负责的,我绝不推脱。”
尚未进场施工
装饰公司便“关门”
陈先生介绍,他此前在西城广场购买了一套住房。今年八月,便接到极致家黄姓销售人员的电话,向自己推介了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多次沟通交流,双方在十月达成装修协议,约定工程造价为80888元,除装修工程外,还包括价值8888元的家居代购费用。同时,双方还约定,装修工程款项分三次支付,第一次支付时间为签定合同时,支付总价的40%,即32355元;第二次支付时间为隐蔽工程完工(厨卫墙砖基本完成),支付总价的55%;第三次支付时间为竣工验收合格后,支付总价的5%。
按照合同约定,陈先生先期支付了第一次装修工程款,由于还处于选材过程中,所以双方并未约定具体进场施工时间。
然而,让陈先生没想到的是,在11月29日这天,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当天,邻居告知陈先生,自己同样与极致家签订了装修合同并已进场施工,但是,本该抢抓工期的时候,却没有工人施工,自己便前往极致家公司进行询问,结果看到极致家已“关门谢客”,现场还有不少供货商和工人在讨要供货款和工资。
听到此消息的陈先生慌了神,于当晚赶到极致家时,发现该公司大门紧锁,门外围着不少人,而极致家实际控制人欧先生正在现场进行解释和协调,“当晚人太多,也没商量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我便离开了。”
14家供货商
百万余元款项未结清
供货商李先生主营衣柜业务,去年中旬开始向欧先生实际控制的两家装饰公司供货。当时,双方约定每月结算两次,“一开始,都能顺利结算。”李先生说,一直到今年8月,自己接到两家公司的通知,由原来的每月结算两次变更为每月结算一次,“每家公司都会遇到流动资金紧张的时候,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就答应了。”然而,到9月时,李先生向两家装饰公司要求结算供货款时,开始变得异常困难,截至目前,已累计达到28万左右的款项尚未结清。
据李先生介绍,得知两家装饰公司出现经营异常后,部分供货商多次进行了碰头交流,经初步统计,两家公司涉及防水、地砖、电线、板材、水泥、门窗等多个货源未进行结算,其中,能联系到的14家供货商总资金高达一百万余元。
11月29日,李先生同多家供货商前往极致家讨要货款,希望该公司能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李先生介绍,经过多次协商,当晚,两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欧先生拿出10万元“诚意金”,并保证尽快解决,滞留现场的供货商和工人才得以离开。
两次进行维权 结果不尽相同
本月2日,部分业主代表、供货商代表和工人代表前往市信访局进行维权,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极致家一名颜姓工作人员受委托前往进行处置,该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当即与欧先生进行了通话,欧先生表示,公司将在十天内进行清算,并及时给业主、工人和供货商交代。由于欧先生表现诚恳,各方代表也给予了谅解,认可其初步给出的解决方案。
4日,各方代表再次来到市信访局,相关部门召集了公安、劳动等部门共同协商处置,据业主与供货商介绍,当天却始终无法联系到欧先生,认为其可能“携款逃跑”的众人于是选择了向市场监管、公安经侦进行举报,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处置力度,还群众一个公道。
装饰公司回应:
积极妥善解决
随后,记者就业主和供货商反映的问题,电话联系了极致家实际控制人欧先生。欧先生介绍,自己在自贡有两家装饰公司,均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自己并没有“携款跑路”,而是在积极处置另一家装饰公司的遗留问题,目前,已核实完成工人工资,近期将进行协商解决,“对于业主,愿意继续装修的,将一如既往地提供优质服务,不愿意的,可办理退款事宜。”
对于极致家的问题,欧先生表示,该公司情况较为复杂,目前,自己已将该公司转让给魏先生,并约定“本合同的股权对应的材料、工人的相关费用乙方(魏先生,编者注)全额承担60万元。超过部分由甲方承担(欧先生)。”“本着积极解决问题的原则,该我承担的责任,我肯定会主动面对。”
随后,记者联系上魏先生,魏先生对欧先生的说法并不认可,表示自己并未实际接手极致家公司,“根据我的统计,目前有十余家业主尚未开工,有些业主交了20%的款项,有些交了40%,只要业主相信我,我会继续服务。”他说,对于缴纳20%的业主,自己可亏本继续进行装修,对于缴纳40%的业主,自己确实无力承担继续装修的费用。
组建维权群
抱团进行维权
陈女士同样与极致家签订了装修合同,工程总价120000余元,并缴纳了25000余元先期工程款,但尚未进场施工,“10月份的时候,与我们签订合同的销售人员告知其已离职,并称原公司出现经营困难,如果有需要,可到自己现供职的公司进行装修。”陈女士说,当时她对此并未引起重视,结果没想到真出了问题。为此,陈女士联合其他受害业主组建了维权微信群,截至目前,已有30余名业主加入,其中既有缴纳了第一次工程款尚未进场施工的业主,也有正在装修并已停工的业主,而李先生所在的供货商维权微信群则有超过一百人,“目前,正在统计金额,准备前期诉讼材料,希望联合业主和工人抱团进行维权。”
陈女士表示,极致家的行为严重缺乏诚信,是对正在积极建设的诚信体系的严重破坏,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遏制装修市场乱象,还广大装修业主一个公道。
据从事装修行业近20年的某装饰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室内装饰行业鱼龙混杂,个别装饰公司缺乏管理经验,导致经营出现异常,同时,又未设定止损标准,甚至拆东墙补西墙,导致业主、工人和供货商利益受损,“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加大监管力度,维护装修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制,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记者 黄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