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果胶铋和铝碳酸镁都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具有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愈合等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高泌酸性疾病,改善胃酸分泌过多所致的反酸、烧心、胃痛、饱胀、嗳气等症状,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今天孙药师就为大家解释清楚:
1.作用机制:在胃内酸性环境中,胶体果胶铋可形成保护胶体,附着于胃黏膜表面,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损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愈合,还能促进前列腺素E合成,增加上皮细胞分泌粘液,促进胃黏膜保护作用。铝碳酸镁则具有碱性,可快速、温和、持久地中和胃酸,并可吸附胃蛋白酶,结合胆汁酸,增强胃粘膜保护因子的保护作用,促进胃黏膜愈合。
2.服药时间:胶体果胶铋必须在胃内酸性环境中才能形成保护膜,保护胃黏膜,空腹时胃内酸度高,进餐后胃酸被稀释,胃内酸度降低,因此,胶体果胶铋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服用,效果最佳,铝碳酸镁具有中和胃酸和保护胃黏膜的双重作用,应于餐后1-2小时、睡前或胃部不适时嚼服,这是由于餐后食物刺激可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餐后服用铝碳酸镁有助于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
3.适应症:铝碳酸镁可结合胆汁酸,适用于胆汁酸相关性疾病,如胆汁反流性胃炎等。胶体果胶铋可杀灭幽门螺杆菌,与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拉唑类药物)联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4.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胶体果胶铋常见粪便变黑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铋剂,药物可沉积于肾、肝、脑和骨骼等组织器官,引起组织和器官损伤,因此,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胶体果胶铋,总用药时间不宜超过8周。铝碳酸镁只作用于局部病变部位,胃肠道几乎不吸收,因此,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常见大便次数增加和软便,偶见便秘、口干、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有可能导致血清电解质紊乱,总体安全性好于胶体果胶铋。
最后、胶体果胶铋需要在胃内酸性环境中才能形成保护胶体,保护胃黏膜,而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而且作用持久,可使胃内酸度暂时下降,不利于胶体果胶铋形成保护胶体,削弱胃黏膜保护作用,因此,两药应避免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