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之前的成都 “ 谜 ” 系列征集中
有不少网友都表示:
“ 二仙桥,成都最谜的地方,没有之一 ”
所以就在上周
我们照着地图
几乎把二仙桥走了个遍!
神奇的二仙桥
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模样
初来乍到二仙桥
这个位于城东中环的主城地段
带给我最大的直观感受便是:
这里居然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模样!
△ 2017年7月8日,成都二仙桥一建筑
这里曾经是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的职工宿舍
首先是这里的建筑
二仙桥可能会是你在成都
能看到最多工业老建筑群的地方
没错,在这个主城核心地段
如今依然随处可见:
六七层的红砖旧楼
锈迹斑斑的钢铁大门
还有不远处高耸的烟囱
作为曾经的工业基地
现如今的二仙桥
还保留了许多几十年前的老建筑
它们或是曾经的职工宿舍、家属区
墙上还残留着看不清是哪一年的日历海报
或是某某厂的职工活动中心
又称那年生上班族、成年人的 “ 社交场所 ”
诸如台球一类的各种娱乐活动在这里展开
有些建筑明显已经空置很久
被肆意疯长的爬山虎占据
就连水泥墙的外立面都开始褪色
但仍有一些建筑还在使用中
墙外晾晒的衣服
窗户上的芦荟盆栽
房间里好像马上会有人探出头来
喊你的名字
和你打招呼
……
一切仿若还在上个世纪
除了建筑
真正让人惊讶的
是这里的生活
你可能想不到
在长至四五十年
短则一二十年的时间里
二仙桥里还 “ 藏 ” 了一个
居住人数上万人的机车厂家属区
至今都延续着原来的生活
自成一个小社会!
可能你前脚还徜徉在略显清幽的小道
两旁尽是沧桑的建筑
但后脚你拐个弯就来到了
这个充满年代感、市井味的小世界
什么农贸市场
服装店、理发店、按摩店、打印店
街边早餐店、摊摊上的鬼饮食
幼儿园、小学、中学
药店、诊所、医院
……
统统是应有尽有!
生活中的日常必需
都能在这就地解决
△ 机车厂家属区外的街边馆子
△ 机车厂家属区一楼
“ 改造 ” 的打印店
△ 经营着小生意
旁边还能种点蔬菜
△ 这样的居民楼 “ 单元门 ”
有没有唤起你曾经的生活回忆?
据一位曾经在机车厂上过班的老成都人表示
曾经的机车厂工人有七八千
家属区至少有几万人住
以前每到早晚上下班高峰的时候
大片大片的工人在家属区来往
身穿蓝色制服
场面相当壮观!
而且原先机车厂上班的工人
坐火车啥的不要钱!
直接签票就可以了!!
如今,过去了几十年
整个机车厂家属区的居民楼有七几年的老房子
也有零几年才修起来的
那个把自己窗户撬了、开起理发店的张嬢
在这儿一做就是十几年
粗略数一下
整个机车厂家属区至少有小几十栋房子
目前正在大面积的重新改造中
主要是把居民楼外立面
以及小区内的园林重新优化
但由始至终
这里的生活气息、生活状态
还是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几十年来没有改变
就像是时间走迷了路
打不转了方向
“ 小小的 ” 二仙桥
有这座城市最浓的工业记忆
可能你想问
为什么几十年来
二仙桥都能如此的 “ 从容不变 ” ?
说到底
还是因为二仙桥沉淀了这座城市
最浓厚的工业记忆
去年5月
成都公布了全市27处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成华区就占了14处
其中不少还都分布在二仙桥
机车车辆厂
△ 图据:网络
这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机车车辆工厂
于1951年选址二仙桥北路31号建厂
那时候很多成都人都很羡慕能在这里上班的工人
因为那个年代
大学毕业能分配到成都机车车辆厂
便算作很不错的工作了
工厂里面
高高的围墙内尽是隆隆的机器声
震耳欲聋
两个人说话都要扯开了嗓子过吼
到了下班时间
音乐响起
人流从各个厂门涌出来
随着机车厂厂区迁址的确定
直到去年8月31日
机车厂最后一台检修机车竣工下线
在过去的64年时间里
几代 “ 机车厂人 ”
累计修造各型机车11000余台
各型车辆8000余辆
各型电机32000余台
灯光球场
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
位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内
为当年机车厂职工活动场所
建成于1979年
占地面积1436.31平方米
在那个娱乐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
没电视、没电影
灯光球场就是那年生
唯一能开展夜间活动的地方
其中,最闹热的莫过于篮球比赛
那个时候球打得好的小伙子
也是相当吃香!
禾创药业仓库
△ 图据:文旅成华
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禾创药业仓库
占地面积约21.6亩
总建筑面积约10103平方米
原仓库共计8个
为一层连片红砖红瓦的苏式建筑
二仙桥国家粮仓储备库
△ 图据:网络
据说二仙桥粮仓储备库的储粮
可以供所有成都人吃3个月!
每次下米的时候
白花花的大米从上面流下来
簌簌的声音甚是好听
……
当然,二仙桥的工业记忆还不止于此
但就是在这样一个 “ 小小 ” 的二仙桥
如今大面积的工业遗址、职工宿舍、家属区
形成了二仙桥整体的区域形象
究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
原有建筑风格各异、年代长、老旧
占地面积普遍较大
改造、拆迁难度都较大
甚至一些工厂是直到近两年才慢慢停工
停止生产
对区域转型升级有一定时间阻碍
其次
区域作为原有工业盘踞之地
原铁轨线路较多
有著名的成都东站
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集散地
虽然目前许多铁轨已经拆除
二仙桥原火车停靠站也已经不再使用
但区域至今仍有火车穿梭运行
相对其他区域
居住的舒适度会打一些折扣
再加上片区整体规划出台较晚
因此区域入驻的大牌开发商也屈指可数
上述原因也就造就了目前二仙桥
仍停留在几十年前的状态
相比四周其他区域的发展
或是对比同是国营老厂的二十四城片区
二仙桥确实 “ 慢 ” 了不少
不过,好在从去年开始
二仙桥就接连传来了不少好消息
大面积动工
二仙桥,未来要成“文创中心”
首先是交通
作为曾经二仙桥的一道 “ 致命伤 ”
如今这里的交通正在快速回血
自去年8月底就已停工的机车厂
今年3月正式启动搬迁后
带来的最大利好莫过于
让原本处于 “ 断头状态 ” 的蜀龙路五期
能够借此全线贯通
与建设北路无缝连接
▲ 蜀龙路5期建设路线示意图
图据:网络
据今年8月的官方回复
蜀龙路五期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
正加紧推进中
道路长度约2.02公里
红线宽度50-60米
除了蜀龙路
二仙桥区域早在去年底
已开通了全城首条地铁环线——七号线
其在整个片区一共设有
理工大学、二仙桥、八里庄三个地铁站
目前八号线也在加紧建设中
就连曾经让人 “ 听之色变、闻风丧胆 ”
成都最纠结的五岔路口
如今也是改头换面
一下变得友好许多
△ 曾经的五岔口 图据:网络
回想曾经的五岔口
稍不留神就会让你离目的地十万八千里
本来要去万年场
结果走到了城南高速
新手司机不知道吃了好多苦头
△ 五岔口改造效果图
△ 如今的五岔口
此外
新成华大道的修建
“ 扶正 ” 了原来老成华大道
变相也让二仙桥进城更加方便
交通的大面积改变
意味着区域发展也在提速
但还要说的是
目前区域内正在大面积动工建设
不少主干道都存在泥泞、破烂
等这一轮建设完毕
下一轮道路修缮的重任也刻不容缓了
除了交通的改变
二仙桥在基于自身如此多的工业遗迹、工业文化上
未来还要打造一个 “ 文创中心 ” !
按照规划
二仙桥片区未来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
重点发展音乐戏剧、影视传媒、电竞动漫三大主题产业生态圈
陆续形成 “ 三微城一走廊 ” 产业格局——
“ 成都东郊·音乐里 ”
“ 成都1950·时光里 ”
“ 成都味道·幸福里 ”
及 “ 电子科大-理工大创智走廊 ”
△ 目前机车厂原址施工现场
以今年拆迁的机车厂为例
未来该片区调整后的定位是社区商业中心
其中,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厂部大楼
及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苏式老厂房
将被保留和再利用
打造成为机车博物馆、创意集市
同时利用地铁线路经过的优势
在机车厂原址还将打造 “ 中国最美地铁车站 ”
△ 效果图 图据:八里庄文化创意发展区促进中心
除此之外
包括上文提到的禾创药业仓库
也已成功签约完美世界
该项目将建设包括
国际顶级音乐大师品牌集结地
打通泛娱乐产业的联动营销平台
综合商学研游一体化的产业社区
未来,二仙桥还是非常值得人期待
比起其他区域的文创建设
二仙桥有它独特的文化和建筑味道!
△ 2017年7月 成都二仙桥一处建筑遗址
这里曾经是原成都机车车辆厂的职工宿舍
就目前来说
可以看到
二仙桥片区中环路一侧已空置出来不少土地
远远望去,里面有些还 “ 保存 ” 有红砖老建筑
还有很多正在打围施工中
动工痕迹相当明显
其中与二仙桥公园正对
原禾创药业仓库旧址
目前正火热改造中
据天天在那儿打扫清洁的嬢嬢说
这个 “ 公园 ” 马上就要开了
未来的二仙桥
或许真的要开启加速跑模式了
最后
谈资成都继续在此向大家发起征集
关于成都的 “ 谜 ” 之系列
或是你还想了解的那些成都区域/地点
欢迎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往期成都 “ 谜 ” 系列:
成都339之 “ 谜 ”
高新区这个地方的规划 一直是“谜”
回归龙泉后,洪河真的变了!
生活在龙潭寺,是一种什么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