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资管新政对私募基金的机遇和资管新规对私募基金的影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资管产品出新规,投资者该如何解读?
近期央行发布了资管业的新的规定,对百万亿规模的资管业是影响深远的,同时结合近期周小川行长发表的一系列讲话,可以看出当前整个金融强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资金在虚拟经济体系“自娱自乐”的现状,引导资金“脱虚向实”。自2011年以后启动金改以来,2012年我们看到理财产品快速膨胀,2013年6月份出现资金极度紧张,都在炒理财产品,当时叫做“炒宝宝”,到了2015年开始股市加杠杆,呈现非理性的上涨,当然,后来去场外杠杆的时候股市出现非理性下跌;到2016年我们也看到了资金开始炒大宗股、大宗商品,以及流入到债券领域。所以可见,资金在金融体系内不断地寻找风口,特别是2016年还出现资产荒,就是钱多不知道去配置什么了。
但问题就在这儿,我们的实体经济仍在不断回落,我们的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在不断地下滑,然而资金在金融体系里面在不停地追求资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实体经济却感觉到融资贵、融资难,原因在哪儿呢?因为实体回报率本身就不高的情况下金融的回报率不错,这就进一步加剧实体的钱会往虚拟里面走,形成了自己的内循环,这个循环又怎样衍生出来的呢?其实就是庞氏骗局,未来只有比当期更高更多的资金量加上利息才能维持下去,一旦资金满足不了这个需求,满足不了已有的规模和收益率就会出现一个极度紧张或者坍塌的局面。包括像2013年经历过,2015年也经历过,就会出现这种局面。所以虚拟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不断衍生出风险,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的强监管去化解这种风险。
所以在此背景下,2017年以来一直把防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8年金融防风险还会延续,避免出现包括在房地产领域也好、包括在我们的金融市场也好,避免出现这种风险的集中爆发,否则对整个金融和实体的冲击都会比较大。金融风险的化解也是需要逐步推进的,而非一蹴而就,急刹车的方式整个金融体系都承受不了,单个局部的风险暴露可能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包括从此次资管新规的出台来看也有这样一个过程,过渡期自《指导意见》发布实施后至2019年6月30日,也就是说了很多产品到2019年有两年的过度期的过程来化解这个过程。
资管新规,变化体现在哪里?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董岩
4月27日资管新规发布后一直在行业内热议,这部规定可以说是资产管理行业内的“宪法”。小编根据各方资料大概总结了下.
首先新规和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有如下改动:
1、资管新规的过渡期由此前的2019年6月延长至2020年底。
2、最大限度地打破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
3、对流动性较低产品,允许采用摊余成本法记价,其中包括所投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以及所投资产不具备活跃交易的封闭式产品。但另一方面,如何用摊余成本法进行计量、以及该类产品是否会有相应的拨备要求等细则仍有待明确。
4、强调资管产品平等地位,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或将获得认可。
5、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定义要素增加,需满足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等关键要素。在流动性方面的要求似乎有所放松。
6、私募产品的合格投资者标准有所变动。一方面,合格投资者仍需具备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1)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2)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3)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其中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为本次新加入的标准。此外,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也可视为合格投资人。但另一方面,新规禁止投资者使用非自有资金投资资管产品。
至于影响还是很深远的,其中最主要的小编认为就是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承诺,明确了理财产品本质上是一种投资,投资就具有风险这个属性。对于投资人有了明确的划分定性,这样就可以界定一般投资者和合格投资者;同样也定性了不同的不同类型的理财投资投资方向比例的占比。
就短期来看资管新规对市场影响不大,因为在过度期间,为了避免银行资金出现断崖式下跌,原先发行的理财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继续发行,但是要有序的逐渐退出市场。长远来看对新规持乐观的态度的,对于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有利于市场控制防范风险增加行业的健康性,对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都把私募基金作为自己的重要投资配置?
私募基金的特点是:风险明确,追寻绝对收益,收益来源主要来自于业绩提成。
也就是说,私募想要生存下去,你得拥有在一定的周期内能够控制住风险,并且获得收益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那就根本没人愿意投资你,那这个私募公司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行业生存空间了。
所以说,私募的特点决定了,这个领域聚集的高手,要比其他领域大概率多一些,因为能够在这种竞争下存活下来的,基本上都有很强的风险控制和收益能力的。而且私募风险明确,有投资门槛。只面向特定的,满足投资私募条件的,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人群。
而且,当一个投资人购买一款私募产品的时候,他是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最大风险是多少的,这一点,是非常有利于进行资产配置的,因为你可以设置自己的风险承担底线。
所以,因为私募行业聚集了较多的行业高手,而且风险明确。所以它成为了高净值人群做资产配置的一个非常优异的工具。比如,一部分资金投入稳定安全收益的领域,另一部分投资高风险高预期收益的私募领域,做一个资产配置组合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看完点赞,新年暴赚,感谢关注。
中国的顶尖私募有哪些?
私募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近两年来这两只私募发展得都很快,尤其是出色的投资案例及业绩让大家开始对这些顶级私募开始关注,下面就来看看这些私募的真面目。
顶级私募股权机构名单中国顶级的私募机构主要分布在3个地方,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上海的私募最多,北京的私募规模最大。
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超过200家,其中私募股权基金占比超过150家。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规模也约是证券私募基金的两倍。
下面提供几家管理规模超过100亿的私募股权基金的名单,给大家参考。当中的名单包括鼎晖、复星、君联、歌斐、信达、中信产业基金、红杉、弘毅等国内顶级的私募机构,既有国外的大型投资基金,也有本地国资或者民营的大型投资机构,下面各选取一家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鼎晖投资(外资代表):前身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资部,由吴尚志、焦震等六位创始人,联合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苏黎世保险资本集团创立。截止到2017年12月,鼎晖投资的管理资金规模达1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投资了200多家企业,其中60余家在国内外上市。
中信产业基金(国资代表):是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投资业务的专业公司,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设立。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公司已累计投资超过100家企业,其中30多家已成功上市,管理规模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歌斐资产(民营代表):歌斐资产成立于2010年,是诺亚财富集团(中国最大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定位于集团旗下专业的资产管理平台。截止2018年第一季度,歌斐资产管理规模已达1569亿人民币。
顶级的私募证券基金国内顶级的私募证券基金,成名的会比私募股权基金早。因为私募证券基金在牛市中的表现会非常的抢眼,由其是经历了15年的发展,已经经历过了好几个牛熊转换了。因此这些私募机构的核心人物的名字也都是如雷贯耳。比如裘国根、赵军、万云、邱国鹭等等。我们就以券商、公募和民间选出两个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
重阳投资(券商代表):创始人裘国根,人大高材生,券商出身,在创立重阳投资前个人股票投资收益已经超过15亿,在当年甚至入选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位大佬的传奇人生。2008年创立重阳投资,目前发行产品超过60只,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突破200亿。
高毅资产(公募代表):创始人邱国鹭,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19年从业经历,2800亿公募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目前投研团队超过30人,投资经理包括千亿级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股票型基金8年业绩冠军、偏股混合型基金6年业绩亚军、公募基金十周年金牛奖特别奖得主等,目前发行产品21只,管理规模已经超过700亿。
林园投资(民间代表):创始人林园,从8千到20亿的中国股神,这个人有太多的争议和传奇,有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自己找来看。目前产品发行42只,管理规模超过200亿。
私募基金有太多的牛人和传奇,但是能够基业长青的总是少数,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所谓的过去,更应该回归到业绩的关注。尤其是私募证券基金,这里面的故事太多了,有很多是运气或者大背景的原因在的,如果你过于乐观,冲着名气就下重注,你可能会损失惨重。这样的例子,在过去8年的经历中见过太多了。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顶级私募机构的观点,希望对各位投资者有所帮助。
手动码字,分享不易,多多点赞。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