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连否两单今年止步IPO的企业已达27家

科创板连否两单!今年止步IPO的企业已达27家

科创板连否两单!今年止步IPO的企业已达27家

原标题:科创板连否两单!今年止步IPO的企业已达27家 原因是

摘要 据上证报统计,截至3月18日,科创板终止审核公司数达到91家,今年新增进入终止审核队伍的公司共27家,占总数约三成,已达到去年全年的半数以上。

刚刚,科创板上市委传来消息,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否决!

这是继昨日康鹏科技IPO上会被否后,科创板今年第2单被否案例。

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京剧戏台上,各种角色可以粉墨登场,但资本市场舞台,不是想上就能上。科创板竞技中,就有不少考生因各种原因黯然离场。

据上证报统计,截至3月18日,科创板终止审核公司数达到91家,今年新增进入终止审核队伍的公司共27家,占总数约三成,已达到去年全年的半数以上。

整体来看,主动撤单成为这些考生退场的首选原因,两单被否案例则折射出企业带病闯关的侥幸心理。目前,沪深交易所均已表明态度,IPO撤回项目不能一撤了之,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随着近期科创板IPO止步数量增加,上证报也着手对这些停下脚步的考生群像进行了梳理。撤单企业都有哪些?哪些共性问题难倒了考生?哪些突击入股的创投机构财富盛宴暂时落空?

连否两单!带病闯关没门

3月18日晚间,记者从上交所获悉,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会被否,成为今年科创板第2家IPO被否企业。

汇川物联去年6月24日步入科创板考场,今年1月21日首次上会被暂缓审议,此番二次上会被否,令其科创板IPO进程就此止步。本次上会前,公司已完成三轮问询,从审核中心此前给出的意见可以看出,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准确,大概率成为了公司IPO 的绊脚石。

上会前,审核中心要求公司全面梳理重大事项提示各项内容,突出重大性,增强针对性,强化风险导向,删除冗余表述,按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补充、完善以下内容:一是发行人现有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毛利率可能逐步下降的风险;二是报告期内,发行人研发投入金额与占比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再看康鹏科技被否案例,兄弟公司犯罪行为的风险隐患、多起安全事故和环保违法事项拖累业绩等问题被逐一追问,暴露出公司长期存在内控缺陷问题,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疑,而且历经四轮问询后止步IPO。

年内27家撤单!现场检查所致?

据统计,今年以来,科创板终止审核企业达到27家。3月份至今,科创板终止审核数量已达8家,终止审核数量及节奏似乎有所加快。公开资料显示,企业主动撤单是终止审核的主要原因。

文中数据截至3月18日下午5点,下同

分行业来看,27家终止审核企业集中分布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细分行业。

从注册地来看,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北京5个省市终止审核数量居前列,分别是5家、4家、4家、4家、3家,这与这些区域的受理数量规模基本匹配。

从融资规模看,27家企业原计划融资金额在3亿元-145亿元不等,拟募资金额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5家,分别是柔宇科技、天士生物、禾赛科技、锐芯微、中科晶上。

其中,备受关注的柔性屏龙头柔宇科技拟募资144.34亿元,公司去年12月31日亮相科创板考场,今年2月10日主动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核。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包括柔宇科技在内,2月份共有9家企业主动撤单IPO终止审核,其中大部分或与现场检查有关。

1月2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检查规定》。本批参与抽查的是2021年1月30日前受理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企业,共计407家,其中20家企业被抽中,证监会根据要求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检查。

令市场哗然的是,16家企业在现场检查窗口期前集中撤回申请材料,主动叫停IPO,柔宇科技、蓝科环保、德威华泰等7家科创考生均在其中。

对于撤单的真实原因,有券商分析称,撤材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的IPO项目是因为地方政府或者投资机构赶鸭子上架;有的项目想在更新财报前卡着时间点报材料。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指出:大多数撤回的公司并不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更大的可能是在某些方面规范性还没有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还有的公司是因为赶着申报,中介机构的底稿尚不完善,是中介机构经不起查而不是发行人经不起查。

五大问题成共性路障

翻阅多轮问询的答卷,也能发现不少蛛丝马迹。

记者初步梳理发现,除被否企业之外,26家主动撤单企业中,有12家在收到一轮问询答卷后,尚未回复便匆忙退场,占比达到46.15%;6家企业回复一轮问询后弃考,占比37.5%;经历二轮、三轮、四轮问询后退出的企业数量分别为5家、2家、1家。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股权代持、核心技术、财务问题、关联交易、存货等问题是撤单企业普遍涉及的共性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股权代持成为问询焦点与最新监管政策密不可分。

2月5日,证监会发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对IPO企业涉及的股份代持、异常入股、新进股东锁定期、多层嵌套等几方面行为进行了规范和明确,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紧接着,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有关IPO股东信息披露指引的答记者问,严格禁止一些投资者通过股权代持、多层嵌套机构股东间接持股等方式,隐藏在拟上市企业名义股东背后,形成影子股东,在企业临近上市前入股或低价取得股份,上市后获取巨大利益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沪深交易所也在审核问询中加大了对股份代持的问询力度。据悉,对于增量项目申报,保荐机构应当对股权代持、临近上市前突击入股、入股价格异常等三类情形进行专项核查并发表核查意见。交易所对申报前12个月内新增股东的锁定期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核。

21家公司存在突击入股

不得不提的是,这一监管新风向在带来新考题、划出重点题同时,也让撤单企业背后突击入股的搭车者扑了空。

据上证报统计,27家终止审核企业中,有21家公司存在申报前1年内新增股东的情况。禾赛科技、丹娜生物新增股东数量最多,均为8个。

记者发现,这些突击入股的股东们不乏知名创投机构,可以想象,随着被投公司科创板IPO止步,这些机构兑现收益也将延后。

相关报道:

一被督导即撤回遭处罚!上交所批评部分科创板保荐机构存在等着问挤牙膏等情形

IPO现场检查项目大比例撤回背后

IPO撤回潮不仅仅要让投机造假者离场

光学影像量测仪

自动测量

ogp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