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山:新型金融机构潜力很大要注意健康发展
杜晓山:新型金融机构潜力很大要注意健康发展 更新时间:2011-4-24 12:01:36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原书记、研究员杜晓山
由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中国地方金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型金融机构论坛”于2011年4月22-24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全程直播本次活动。论坛间隙,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原书记、研究员杜晓山与进行了交流。
杜晓山表示,从学术界理解,按照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划分,目前新型金融机构有四种类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
在农村,四种新型金融机构中发展最快的是小额贷款公司,其次是村镇银行,再次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再次是银行发起的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按照最新的说法,有2000多家,资金贷款余额大概有2000亿左右,。内蒙、辽宁、江苏、浙江、云南,属于发展个数比较多的地区。但小额贷款的单笔额度目前不到100万,这和国际上对小额贷款的理解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除了小额贷款公司之外,还有一类机构,不算新型金融机构,但实际上长期存在,从中央的文件上也是鼓励发展的,就是公益性的小额信贷组织,也是只放贷不吸储,大约有200多家。
村镇银行,有500多家经过批准的,但开始运行的有300多家,贷款规模在几百个亿,发展和小额贷款公司相比,相对滞后。但是,村镇银行的发展得到政策的支持,社会的热情和认识也比较高。村镇银行的前景还是光明的,但也存在政策调整的空间和实际运行中的困难。
农村资金互助社,银监会批准的只有30多家,但民间运行的有上百家,有的是经过政府批准的,有些是民间自己运作的。经过财政部和扶贫办扶持的贫困地区、贫困村资金互助项目有1万多个,也可以归结为资金互助的范围。
银行发起的贷款公司很少,我看到的数据只有9家。
杜晓山先生认为,近几年新型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的作用很明显。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对农村金融在发起新兴金融机构之前,包括邮储行的成立,农行的股份制改革,都是基于我们国家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这一判断而作出的重要举措。当时的判断是这样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农村的金融供需矛盾和不平衡严重,竞争的局面基本没有形成。另外还包括: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管理能力差,人员素质也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效率低,征信系统不完善,金融生态和环境差。
现在,由于农行重返农村,双轮驱动对城乡的战略调整和实际举措的跟上,再加上邮储行的成立,把吸收农村资金的机器转变成为把资金留在农村的机构。当然,根本的扭转还要做很多工作。新兴金融机构的加入很大程度上使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三个问题有所缓解。
本质上讲,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严重短缺和小企业金融服务短缺问题,起到很大作用,而且对农民和三农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金融支撑作用。
对于未来新兴金融基金的发展,杜晓山先生认为要解决好几个问题。第一,要稳步发展和防范风险,要保证整个发展是健康的;第二,我们现在从政策和监管的层面,怎样使大家的观念理念同意,增强政策法规的协调性;第三,这些机构在改革发展中,管理和能力的制约还是明显的,如何提高这些机构自身的水平和素质也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四,在解决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时,怎样同时解决合作金融,尤其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平衡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政策层面、政府层面、机构自身、民众和媒体共同发力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相关专题:
首届中国新型金融机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