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舌尖是否成为舌尖上的感动中国【新闻】

电影版舌尖 是否成为“舌尖上的感动中国”

电影版舌尖 是否成为“舌尖上的感动中国” MBAChina   【MBAChina网讯】电视节目圈钱的最高等级是拍电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次印证了这个铁律。

2012年,作为冷门节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了广泛的网络与社会公众讨论,时隔一年,续集出炉,而且还传出要拍第三季,而就在26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和东海电影集团启动了拍电影版的项目,报称:

电影投资约5000万元,东海电影董事长倪政伟表示,将会重新创作剧本,电影除了跟美食有联系,还会有温情的、有点伤感的家庭故事,预计春节档上映,届时将会给大家带来“精美美食画面,博大人文情怀,还有大明星演绎的曲折动人的故事。”

他称导演和演员都还未确定,但已和高群书、薛晓路等导演有过沟通,他们都很有兴趣。演员方面,会选择*明星,最好是对美食有研究的明星,比如拥有美食节目《十二道锋味》的谢霆锋。

意向中的导演高群书大部分电影仍属“硬汉”类作品,而薛晓璐对爱情类作品把握不错,但是不是还需要做个事前美食培训还不得而知——明星、喜剧、爱情,这些糅合了国产片惯有套路的电影,加了一味美食的料,还定在春节档,能火起来吗?已拍成大电影的电视节目或许能给《舌尖》一个参考。

它可能很卖座。

没人相信《舌尖》不是因为去年《爸爸去哪儿》狂入7亿票房而动心拍大电影的,而导演陈晓卿也毫不避讳。因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如此之多。

首先,两者都是从热门电视节目起家而转向电影院线的,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口碑。《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成为2013年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第四集也出现了收视和讨论的小高峰。在拍电影之前,这两档节目积累了足够的受众数量和讨论热度。

第二,两者在制作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未用剪辑片段。《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之所以能够在一周之内完成拍摄和剪辑,也得益于其综艺版剪辑剩下的大量片段“废物利用”,而《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制作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发布会上,陈晓卿也“欢迎大电影采用纪录片的拍摄素材”。因此在一些难度较高的镜头拍摄上能省去相当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第三,两者上映时间都定在春节档。湖南卫视方面曾透露,他们制作大电影版的《爸爸去哪儿》,前期也进行了详细的大数据分析,这种大数据神话,在2013年实在太多了,权且一听。但不可否认,拥有众多家庭粉丝的《爸爸去哪儿》,其大电影版在春节期间上映,满足了春节期间“大团圆”、“与众乐乐”的春节主题,同时,因其艺术争议性较大,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在映前映后省去了大量的宣传成本。而《舌尖上的中国》定档春节,无疑也是看中了春节重视美食与亲情的平民化、民族化主题。

它也可能败得一塌糊涂。

首先,从综艺节目过渡至电影院线,须趁热打铁才能成功。《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播出时间段则集中在2013年的10月到12月,这为春节期间上映大电影攒足了人气,反观纪录片版《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时间段集中于4月到6月期间的上半年,与春节档时间差距实在太大,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反而与尝试大电影失败的《中国好声音》的播出时段(2013年7-9月)非常相似。谁能保证6月以后没有更好的高人气综艺节目出现?观众是善于遗忘的,也许到了春节档,人们已经对“舌尖” 淡然,这对其前期宣传带来很大压力。

第二,《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有其必然性,即将细分群体的观影心理把握非常之妙。在众多明星作用的影响下,其观影群体真正做到了“小手牵大手”+“大手牵小手”的叠加效果,七零末、八零后正是《爸爸去哪儿》的消费主力。《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美食爱情喜剧定位比较泛泛,非吃货未必感兴趣,而“爱情+喜剧+国产”向来是大烂片的必备三要素。试问,《烟花三月》这种表现还不错的美食爱情电影,又有几个人能记起呢?

第三,《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还极具偶然性。马年春节档电影确实烂片云集,《爸爸去哪儿》算是剑走偏锋赢得了很好的口碑,但你能保证有着“精美美食画面,博大人文情怀,还有大明星演绎的曲折动人的故事”的《舌尖上的中国》也有“遇到猪一样对手”这样的好运气?

与毫无心理准备即赢得相当口碑的第一季相比,处于聚光灯下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除了收获大量的争议之外,还以3000万的制作成本,拿回了超亿的回报,而此次超过5000万制作成本的大电影,既有着很好的观众基础,但也面临更多的挑战,能否同样如愿获得更高的商业回报,还存在着众多未知数。

更多产经资讯推荐:

《商院关注:大数据时代速度决定生存》

《雷军投资逻辑解密:部分项目回报达120倍》

《商城化的服务窗:支付宝钱包的不能承受之重》

欲了解更多关于产经资讯请点击:http://www.mbachina.com/emba/embacjzx/

虚拟动作捕捉技术

动作捕捉服务

动作捕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