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是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这个问题,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互联网银行没有开放储蓄业务,那么它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大企业为什么有负债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有哪些请详细全面些银行主要的盈利靠哪里靠?来源于贷款的利率吗?互联网银行没有开放储蓄业务,那么它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互联网银行因为没有网点的原因只能为客户开立未经过面核的电子账户(二类户)。没有面核的电子账户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无法从非绑定卡向此电子账户转账。这就从物理条件上限制了客户的储蓄。互联网银行为了盈利,只能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资金。互联网银行获取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同业拆借这种方式相当于是借其他银行的钱,也可以理解为其他银行在互联网银行的存款。同业拆借获得的资金利息比较低,相对于其他获得资金的方式更划算。这是目前互联网银行吸收存款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二、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银行利用自身的资本金发放贷款,然后将这些贷款打包卖给投资者。因为这些贷款在经过互联网银行的风控之后,每月有稳定的还款资金流。投资者会根据这些贷款的风险状况,资金流情况进行购买。互联网银行通过这种放款打包出售再放款的模式实现资金的灵活使用。

三、增资扩股互联网能够发放贷款的最原始资金就来源于资本金,如果能够再增加资本金的话,可以用来放贷的资金自然就多了。这种方式在操作上有些难度,毕竟要说服其他股东能够跟投,不能只有大股东一家投,因为这样会提升大股东的占股比例。民营银行大股东持股比例不能超过30%。

四、开展联合贷款互联网银行流量充沛,客户量大,资金缺乏,而银行资金充沛,需要客户量。两家机构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看数据显示微粒贷发放了1600亿,但微众银行自身出的资金可能只有400亿左右。

五、理财产品互联网银行为客户开立的二类户是可以购买理财的,互联网银行凭借比传统银行高的理财收益率,吸引客户将资金转入二类户办理理财,从而转化成存款。

主流的解决存款的方式就这么多,当然部分银行也有些个性化的方式来解决存款。

一个大企业为什么有负债(原创文章/益辉时评)以恒大、绿地、万达等著名多企业巨额负债的实际事例,回答大企业为什么要负债?负债原来有这么多好处!

“借钱”和负债,听起来多么让人可怕的词语!但如让负债可以人生提速,让企业腾飞,很多时候借钱却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都不敢借钱,也不会借钱。认为借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认为借钱就是借高利贷,怕自己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还款压力,不仅不借钱,还拼命的存钱。负利率时代下,10万块存银行,一年要亏537元。没有出门捡钱的技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10万块的存款。这样只会越存越穷并不能守住财富。相反,借钱可以让很多人变得更富有,所以越有钱的人越喜欢借钱,因为借钱有许多好处适当负债可大大缩减人摸索时间成本。

举个例子:一个销售经理,穿着38块的衬衣坐了两小时的公交车,到客户公司推销价值10万元的产品。同样一个销售经理,衣服得体开着体面的小车(贷款买的),到同一个客户公司卖价值10万元同一款产品。如果在销售员的销售技能没太大差别情况下,我们可以想象后者成功的机会大很多,因为成功吸引成功,财富聚集财富,尽早让自己拥有财富会加快财富积累速度。

不懂投资和理财,有机会用好我们的信用,借钱生钱,那会是我们财富自由的快车道。人们常常关心个人的有形资产,很容易忽视更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信用。银行的钱借的次数越多,信用评分越高,未来借款额度越高,利息越低,这就是信用的资产。比如信用卡,用的越多越久,额度就越高,越借钱信用价值越高,前提是按期还款。印象中朋友借钱往往是破坏感情最有效手段,都说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前提是借钱不还的情况。如果准时还款而且支付相应可观的利息呢?相信感情会一次比一次更好的吧。

企业融资要在企业经营得好的时候去融,这个时候是强化信用,加强企业实力最好的时候,等企业碰到困难了再融就很难了。中国最有钱的人群被称为“中国大妈”,这些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存了一辈子钱,当人老了消费已经是一种奢求。中国人穷了很多年,刚刚富裕一点,财富的思维观念还没形成可以理解。人其实越老越值钱,经验、知识、能力都在随着年龄提升,收入也在同步提升,可是人最需要钱的时候是年轻的时候,需要成长,需要机会,需要人脉,样样都需要钱,省,意味着时间成本的消耗。

在现在的金融体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表内”、“表外”两个名词,而这里的“表”指的就是“资产负债表”,所谓的“表内”就是指这项经济活动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之内的;“表外”就是指这项经济活动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之内。故而,“表外融资”就是不计入到资产负债表之内的“融资”。这个时候可能很多人比较疑惑的是,按照我国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发生的涉及资产负债的经济活动不是都必须要计入资产负债表吗?为什么还会有“表外融资”?

???????大家知道,绿地控股是一个著名的大企业,该企业净负债率超200%,负债总额近9000亿。8月26日,绿地控股(600606.SH)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14.46亿元,同比增长27.59%;归母净利润为89.87亿元,同比增长48.40%;净资产收益率达12.04%,较去年同期上升2.8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88.3%,较上年度末减少1.19个百分点;总资产规模同比小幅下滑3.35个百分点至10018.06亿元。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绿地控股在半年度报告中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主业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共实现营业收入900.91亿元,同比增长25.58%;大基建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共实现营业收入1077.46亿元,同比增长39.47%。这些企业为什么要负债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银行是典型的高负债企业,我们假如一家银行总资产为100亿,其中负债90亿,其资产负债率为90%。然后现在这家银行看中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但是这个项目总价值是900亿,也就是说如果银行自己一力承担的话,就会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900亿的融资负债,这样一来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就会变成990/1000*100%=99%,这对于一家金融机构而言已经很高了,不符合监管的要求,也不利于之后经营融资。

?????这个时候就会出来一个第三方,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由SPV融资购入这个资项目资产,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项目资产“证券化”,由这家银行出头寻找投资者,投资者直接投资这个项目,银行从中收取代理费,当然了,银行自身也可以用其资产投资该项目获取投资收益,这样一来银行不但完成了这笔投资,而且还获得了一笔代理费,而且这900亿的负债不会被体现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就是所谓的“表外融资”。事实上,严格来讲,表外融资也是财务操纵的一种,只不过目前是“合法的”、“有限制的”操纵而已。目前来讲,“表外融资”从传统的银票、信用函证之类的融资行为逐渐扩大到现在我们常见的银行代理理财等理财融资,甚至ABS等融资行为也逐渐被划归到“表外融资”中。只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表外融资”相对于“表内”而言,其透明度不足,投资的风险也较大,当然了在收益上相对也高一点。可以说,“表外融资”是目前融资产业链衍生出来的被承认了的“灰色地带”。

恒大和万达同样是巨额负债,为何大众感受却完全不同?首先说万达的核心问题不在于负债,钱万达还是还的起的,但资本市场恐慌万达是干预不了的。投资者对万达股票的严重不信任,造成了近三个月的三次股价暴跌,对比同期其他地产巨头们股价变化,这个差别就更明显了。

?????恒大,恒大的负债确实非常高,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其土地储备总面积高达2.78亿平方米,居行业首位。恒大资产万亿的神秘面纱:负债八千亿,每天还利息七千万。16年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恒大可谓是当之无愧。

???????恒大用39.39亿元购入险企新大东方50%股权,成立恒大人寿。新收购的险企,让恒大在今年的资本市场得以叱咤风云,疯狂买买买,卖卖卖!实力雄厚企业万亿资产背后重要支撑又是什么?恒大前十个月的销售额已达3167.1亿元,同比增长104.9%,提前超额完成全年3000亿元的销售目标。恒大已超越万科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大房企。万科连续8年销售冠军宝座在今年被恒大取代之。恒大年报显示,14年恒大总资产为4740亿元,现金为595亿元。15年年底,恒大总资产达到7570.4亿元,而手头的现金上升了175.7%,达到1640.2亿元,较14年增加超过1000亿元。2016年年中恒大总资产已飙升9999.15亿元,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实现资产翻番。恒大已成为房地产界航母级的公司。地产公司的基本模式就是:借款—拿地—买房—还贷,通过这样来实现现金流的循环,所以土地储备越多的公司,其负债率往往越高。

???????资本市场反应和万达相比也完全不同,恒大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50%以上。即使身处高位境外机构和投资人,

对恒大的股价依旧保持相当的乐观,长期呈看好的态势。许家印首谈海外投资:恒大未来几年没有境外拍地计划。万达实际控股人在某校演讲时口无遮拦,并扬言“自己辛苦赚的钱,爱往哪投就往哪儿投!”后者在把恒大打造得很红的情况下,许家印说,恒大一切都是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给的。

???????“资产荒”带来“负债荒”,核心矛盾引领未来债市走势。银行资金是债券市场的主要配置力量,而配债作为银行主要的流动性管理方式,起到了债市稳定器的作用。从2017年2019年的严监管态势下,银行主动负债与被动负债能力都受到很大限制,去杠杆、限同业、控表外背景下,“负债荒”制约银行配债力量。而对银行来说,资产和负债是硬币两面,负债的渠道受限于高成本,对银行的资产端有那些影响?银行“资产荒”的逻辑是否成立?负债荒与资产荒共存的逻辑:高成本与高收益的互相强化。

????????从配置资金的角度来讲,资产荒的主要产生逻辑在于:资金多而配置途径少造成的过多,资金无处可分配,流动性充裕+可投资产匮乏,进而导致充裕的流动性追逐高风险资产,造成的风险偏好上行和资产泡沫;高成本负债渠道导致需要高收益资产配置,而相应的资产匮乏引起的资产荒,流动性紧平衡+高收益资产匮乏。2015年是典型的流动性充裕,而可配资产少造成的资产荒。无论从政策取向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看从银行体系内可配置资金M2+银行理财来看,整体流动性状况都较为充裕。

?????央行在2015年连续三次降息,释放大量流动性进入银行体系,M2+银行理财同比增速达历史新高18.09%,带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达到69.42%。但大量资金配置压力带动的社融规模放量,并非实体融资需求的表现,从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2016年全行业平均ROA仅有7.23%,连续4年下跌。信贷量涨价缩,传统信贷在银行的配置压力下,利率不断走低。2017年开始的金融强监管,去杠杆对资金配置逻辑产生了根本性转变。货币政策中性+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流动性充裕的状况不再。银监会“4号文”、“6号文”、“7号文”、“46号文”和“53号文”要求银行去嵌套,限制银行被动负债,减少银行存款派生道;MPA考核与银监会“6号文”,限制银行同业业务也表外理财,限制银行主动负债能力。银行系的负债难和负债贵是一个问题两面,货币政策“削峰填谷”下流动性紧平衡,不断推升短端负债成本,强监管和金融业去杠杆下,银行负债回表而滚动发行的压力下,中长端负债成本也在不断抬升。

???????未来“资产荒”的逻辑,不再是资金多而配置资源少的矛盾,负债端成本高和高收益资产配置量不足矛盾。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来看,除了传统的居民存款和企业存款外,其他可支配负债如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理财产品的利率水平,在2017年下半年严监管“负债荒”快速上行。而当负债端成本倒逼银行追逐高收益资产时,资产的稀缺性就会出现,资产荒也就难以避免。

杠杆一词,我个人理解来自于“财务杠杆”概念。当企业负债经营时,用较小的权益资产支持起了比较大的经营规模,由此产生“杠杆效应”。按这个逻辑,我理解的“去杠杆”就是指企业或经营主体主动降低资产负债率。如果这个理解从根本上就错了,请用力拍砖。

去杠杆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去杠杆,二是金融去杠杆,三是企业去杠杆。政府去杠杆政府去杠杆,就是削减政府债务,对中国而言重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其实中国政府整体债务占GDP比重与美国、日本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相比,还不算高,去杠杆的需求不是太迫切。主要问题是不透明,让中央领导、银行心里没底。所以我觉得与其说政府去杠杆,不如说是调结构更合适,当然债务重组最好的办法不是像早先那样,再剥离几家不良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等于全国人民集体买单,效率不高且不公平。而是对银行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相关不良贷款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CLO),吸引投资者来买。悲观的投资者可以买优先级,低风险低收益。乐观的投资者可以买劣后级,高风险高收益。这样就把地方债务风险从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广泛的投资人身上,也就盘活了债务存量。

关于第二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明确政府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建立规范的地方债、资产支持证券(注意,这里指狭义ABS!不是CLO)发行机制,让真正用钱的和投钱的直接见面,是为用好增量。这一点对承销商,如银行、券商们,是利好。具体到银行,去杠杆不可能是减少存款,现在看来也只能压缩同业业务、表外业务了。银行是整个社会最大的资金来源,同业不让做,表外业务受限于资本压力短期内不可能全回到表内,这样看来全社会资金成本会上升。对银行而言利好利空很难判定,因为我不清楚同业、表外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大还是风险大,请大家指教。但对依赖理财产品、同业业务等筹集资金的企业,短期内则是大利空。

有人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为了金融去杠杆,个人认为理解有误,应该是转移银行信用风险的举措。信贷资产属于银行资产,而卖资产无论如何不会降低银行的杠杆水平的。因为它和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根本就是两回事。不过,如果CLO能够常规化、可盈利,债务风险就能有效转移,那长期来看对银行业确实是一个利好。需要说明的是,CLO的开展,给银行带来信贷额度,如果不对这部分信贷流向进行指导控制,很可能资金又会流向政府融资平台。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政府去杠杆了。

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有哪些请详细全面些1、股本。就是商业银行成立时,股东投入的资金,这个占比不大;?

2、对客户的负债,就是个人和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这是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商业银行为了应付短时间资金不足而向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时间很短,占比很小。

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国内这些业务还可以延伸为国际业务。

银行主要的盈利靠哪里靠?来源于贷款的利率吗?银行的盈利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净利息差的大小,净利息差大,银行的盈利能力强;净利息差小,银行的盈利能力弱。

1、银行的业务板块商业银行主要有4大业务板块:(1)负债业务:存款业务、同业拆借、债券回购、向中央银行借款,其中,存款业务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负债业务中,占比最大的,负债业务是银行的成本业务(2)资产业务:贷款业务、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承诺业务及信贷证明,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收入的来源,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3)中间业务: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咨询、托管业务、银行卡业务(4)理财业务

2、以工商银行2018年的年报为例分析,银行的盈利主要靠什么?2018年工商银行营业收入为7737.78亿元,其中利息收入为5725.18亿元,占比为73.98%,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主要指中间业务和理财业务带来的收入)为1453.01亿元,占比为18.77%,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发放贷款的利息收入。

关于银行负债的主要来源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bitget官网最新下载

bitget安装包下载

bitget交易app下载

bitget交易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