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隐患

银保监局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隐患

继以全额退保为饵,诱导消费者代理退保人身险后,“恶意投诉”的黑色产业链又利用债务人资金紧张欲逃废债的冲动,将代理退保骗局扩展至个人借款保证保险。

近期,微信公众号、QQ群、抖音等平台上刮起了一阵退保风:不管债务人因何投保的个人借款保证保险,一些不良团伙均告知他们“被买保险”了,并声称要帮他们“维权”,还会利用发帖、小视频公开教学如何进行退保。

据了解,这些“教学帖”普遍蛊惑称,债务人只要咬定“不知情、不签字、不承认”三要素,都可以实现“全额退保”,甚至贷款逾期也可以退费。还有部分团伙指导债务人通过伪造病历、假装隔离等方式威胁保险公司“退一赔三”。

多地银保监局警示“代理退保”骗局

继辽宁、新疆、吉林三地银保监局于今年4月发布风险提示后,内蒙古、陕西、甘肃、海南、山东、重庆等地银保监局再度出手,提示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最核心的提示是:消费者要正确认识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该保险由借款人向保险公司投保,以在其不能按时向银行还款时,由保险公司先行赔付贷款本息。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一般自身信用不够、或在银行已背负贷款的次优客户才会投保个人借款保证保险,有了保险增信,他们更容易从银行拿到贷款。由于这些客户信用风险本来就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险公司赔付后的追偿工作遇到很多困难,违约状况多发。

多地银保监局在风险提示中明确,消费者应充分评估个人还款能力,合理安排还款、缴费事宜,如有逾期或违约,将会记入个人征信系统,对未来个人的贷款、出行、就业、任职等产生不良影响。

切勿轻信“代理退保”,当心被骗血汗钱

在抖音、西瓜、快手等媒体交流平台可以通过搜索“反催收”找到一些所谓的维权微信群、QQ群。这些群内逃废债者以不还款、少还款为目的,对抗金融机构正常还款提醒的行为,并已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

通过媒体平台在微信、QQ群聚集了大批群友亦或者粉丝之后,这些所谓的反催收“达人”就开始以传授反催收的技巧的名义取信于新的借款人,推销付费的所谓“代理维权”服务。

他们首先是让借款人故意用语言激怒催收人员,让其口不择言,会被录音成为暴力催收的证据。然后通过消费者投诉网站、媒体曝光和法律诉讼形成对平台的压力,或是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很多银行、消金、互金平台为了降低投诉率和负面曝光度,会选择和解,对反催人群提供补偿或减免息费。

然而,反催收联盟并不是做慈善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敛财。

付费社群和付费教程是反催收联盟收割“韭菜”的常见方式:他们以标题党的形式,讲述自己反催收的战果,吸引你添加好友,然后以付费的形式加入微信群等成会员,而要想获得完成的反催收手段,你还得再交一笔钱付费购买。在“闲鱼”上,输入“反催收”三个关键字,就有不少有偿咨询和“实战技巧”分享,价格在1元到200元不等。

更多的“反催收”达人,则通过手把手或者通过所谓的“高科技手段”,帮助“他人减免”保费甚至逃掉债务,收取10%-50%的回扣。这种不劳而获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他们趁势大肆“拉人头”。一些反催收组织正在全国范围内招收代理,以提成算业绩,每笔业务可以收取5~10%,声称业务能力强的代理中介月收入可以超过50万元。

眼下的“反催收”联盟,不仅已经形成产业,与早期反催收的单打独斗相比,暴利已经让这一乱象进入公司化、组织化、职业化的状态。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量以商务咨询、法律咨询、网络科技信息等名义成立的公司开始从事专业反催收业务。

提高防范意识,保护隐私安全

消费者在办理个人借贷业务时,如需个人借款保证保险进行增信,就需将其保费纳入借款成本综合考量。投保后,消费者应配合银行与保险公司积极还款,不要轻信所谓代理退保骗局,如果出现逾期或违约,最终受影响的还是消费者自身信用。同时,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泄露给不良团伙后,还可能被违法利用,致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损失。

金融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表明:提倡消费者合法维权,但若通过“恶意”方式获取利益却是违法行为,不仅会扰乱正常的行业秩序,还会损害到消费者自身的权益。

<.p>bitget安卓下载最新版本

<.p>bitget下载链接

<.p>bitget官网登录

<.p>bitget官方网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