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产品涨价连锁反应

警惕农产品涨价连锁反应

警惕农产品涨价连锁反应 更新时间:2011-1-19 7:13:26   所谓粮价为百价之基,粮食供给和粮食价格对下游食品价格乃至居民消费价格存在较大影响。观察家认为,要对近期部分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涨价的连锁反应保持高度警惕,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而放松对物价波动的预警与防范。  从国际范围来比较,中国物价水平似乎并不值得过于忧虑。2010年前11个月,俄罗斯CPI上涨7.6%,印度上涨9.6%,巴西增幅达5.25%。中国2010年GDP增长有望达到10%,是金砖国家中最高的,而预计在3.5%左右的物价水平又是最低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近日发布数据,2010年12月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达到了1990年以来的最高位,发出了“2011年全球粮食价格可能进一步高企”的警告,希望国际社会对未来的“艰难时期”有所认识和准备。相比之下,中国的情况并不严重,还呈现可控与涨幅趋缓的特征。不过,也应该看到,国内通胀预期强烈,物价上涨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居民最担忧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在供需关系影响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扶持之下,粮价处于上涨通道之中。不可否认,粮食价格的上涨有着一定好处,增加了农民收入,保障了农民种植积极性。不过,在粮价上涨的背景下,国内部分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开始大幅上涨,并引发了一系列价格连锁反应,不少产品甚至借口成本上涨,想搭车涨价。农产品涨价也开始向百姓餐桌传导,给物价调控增加了很大压力。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自给的粮食政策,只有少部分的农产品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相比全球粮食库存的紧缺,由于连年丰收,国内主要粮食品种尚能保证自给自足。但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粮食丰收并不必然导致食品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相对平稳,不能因为粮食连年丰收而放松对物价波动的预警与防范。目前,粮食的全球化、金融化和能源化的发展态势,将导致国内粮价更加复杂化。  农产品价格同油价呈现正相关,同美元走势呈现负相关的关系。除了供求等原因之外,流动性过剩、货币超发已成为主导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因素,而全球流动性泛滥的现象加剧了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恶劣天气、减产预期等因素都会成为农产品价格炒作的时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轮番上涨,带来较大通胀压力。  近期我国收紧流动性的意图明显,但对商品市场压制作用尚待观察,对食品类的基础消耗品作用可能比较弱小。我们需要对农产品价格以及各领域的产品价格上涨保持足够的警惕。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诉讼仲裁

币圈知识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