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信挂牌在即四川信托业加速重组
新川信挂牌在即四川信托业加速重组 更新时间:2010-11-9 7:32:57 沉寂多年的四川信托业很快就要迎来新成员。11月8日,新四川信托公司重组小组的一位负责人透露,新四川信托公司的开业申请已递交到监管部门案上,争取年内开业。
新四川信托公司的重组路线为,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四川省建设信托投资公司将其剥离的金融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合并后,吸纳宏达股份、宏达集团等新股东,增资扩股重组为新的信托有限公司,重新登记。
原来两家公司持有的一些股权,例如和兴证券的股权将纳入新公司,部分的债权债务将留在原来两家公司,后者将变更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继续处理原来的债权债务。
“这张牌照是四川省政府向监管部门争取保留下来的,所以我们要争分夺秒地准备工商资料注册登记以及拟订开业方案等,尽量早开业。”在两场筹备会议间隙,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川信重组收官
2010年1月,该公司终获得银监会批准筹建,长长的股东名单上包括宏达集团、中海信托、宏达股份、四川省投资集团、中铁八局等。注册资本为13亿元,其中中海信托持股30%、宏达系两家公司合计持股53.75%。
“四川省选择宏达作为重组方,是对宏达集团的实力、资源的认可,此外宏达集团除了信托业外,在其他的金融领域也有不少投资。”上述负责人说。
整个重组工作主要包括人员安置、资产处理、评估以及原来两家公司和新公司管理体系的协调处理。他表示,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原来两家公司的人员要平稳过渡到新公司,而对于宏达集团而言,原来的人员也是比较需要的。
从7月底开始,新四川信托就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包括副总裁、营销总监、投资总监、信托业务团队负责人等核心管理层。
“有一些新招的员工已经参与新公司的筹建,其余的都要等到新公司开业批复下来后才能到位。”上述负责人说,董事长将由宏达集团主席刘沧龙担任,总裁一职拟由中海信托一位分管业务的副总裁担任。
此次重组中,中海信托成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能参股信托公司的信托公司。
“之所以引进中海信托作为战略投资者,就是看中它在信托业内丰富经验,经营状况也不错,有利于公司迅速做大。”上述负责人说。
中海信托的股东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信集团,注册资本为12亿元,2009年累计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59亿元,利润总额5.61亿元。
在资产处置方面,上述人士表示,有部分相对优质的资产,比如川信大厦办公楼的部分产权将转入新公司。这栋大楼位于成都市的黄金口岸人民南路二段,原为老四川省信托投资公司的办公地点。
此外,“原来两家公司持有和兴证券股权等已进入新公司,其他的债权债务就留在原来两家公司,它们会变更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继续处理原来的债权债务。”该人士说。
重组完成后,新四川信托的总部放在成都,并在北京、深圳、杭州等地设立业务点。
重组难点
除了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尚未重组,四川的省级信托平台都已经或正在重组中。
2005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铁二局集团从四川迪康产业控股集团手中收购了衡平信托72.39%股权,并更名为中铁信托,成为目前四川信托业保持正常经营的独苗。截至今年10月底,该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434亿元,预计实现净利润2.2亿元。
当地信托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四川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也有一家来自北方的机构正在接触。但四川金融办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还没形成具体方案。
“信托业重组的主要难点是历史遗留问题如何解决,比如债务问题。以前信托公司都会被当成地方的融资平台,还款得不到保证,从而造成很多债权债务没有理清楚。”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赵杨表示。
譬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008年底公布的一份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黑名单上,四川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就有一笔499万元的债务纠纷尚未偿还,这笔纠纷的原告方为建设银行北海分行,早在2002年法院就判决四川国际信托败诉。而四川国际信托给出的理由却是公司正在重组。
1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川国际信托的办公地点成都国信广场6楼,偌大办公室里仅留下一名保洁工看守,办公桌上早已空无一物。“公司现在正在重组,上午公司的人还过来了,现在都已经出去办事了。”该保洁工告诉记者。
“现在四川省是决心要留下中铁信托以及四川信托两家公司,其他总部是否留在成都就不一定了,有可能会迁移走。”当地一位信托业人士说。
碰巧的是,2009年11月底,四川省政府曾经与渤海产业基金签署的合作协议,其中就提到了四川省政府将支持渤海产业基金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参与四川省信托平台的重组工作,并以创新信托产品、积极组织信托融资等方式支持四川省灾后重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渤海产业基金与我们的重组没有任何关联,以后在业务方面是否有合作还不好说,要等整个经营团队搭建完成之后,才能考虑这些问题。”上述宏达集团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