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发行进入迷你化时代
新基金发行进入迷你化时代 更新时间:2011-2-15 8:31:36 基金发行的市场化改革正逐渐体现出优胜劣汰的残酷。新基金首募规模的不断萎缩,将使新基金发行“迷你化”,业绩和产品差异化显得越发重要。 根据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春节前一周就有11只新基金上报。再加上节后上报的数目,估计目前已有约90只新基金在排队审批发行。从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的情况看,诸多基金公司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发行计划。其中,深圳一家基金公司计划发行超过10只;有的公司略显谨慎,但也提出了“保6争8”的口号。 在密集发行的背景下,新基金首发规模下降甚至大幅大降在意料之中。正如某基金公司董事长判断,今年首发规模刚过2亿成立线的迷你基金会越来越多。数据显示,1月成立的19只新基金中就有8只基金首发规模在5亿元以下。 在新基金多通道审批的制度变革背后,批文稀缺性带来的制度红利正在淡化。在以往,每家基金公司一年能发2到3个产品。即使这家公司品牌不强,业绩不佳,在渠道档期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基金公司集中资源仍有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首发规模。但是如今情况大不相同,新基金密集发行导致渠道挑选发行对象更有余地,一些有品牌、有业绩的基金公司会获得渠道青睐和资源倾斜。 一些大公司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多发新基金的策略虽然不一定能有效提升自身管理规模,但可以让他们的产品占领更多的发行渠道。这样,基金发行市场上的挤出效应将会显现。毕竟渠道的销售能力有限,一些没有突出业绩的中小公司如果不在渠道费用上做出更大让步,要想挤进大渠道分一杯羹将会越来越难。 这就提醒了目前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小公司,要想提升管理规模,首先要靠加强投研实力,做出业绩,而不是盲目跟进新基金发行大战,否则只会陷入越发越赔的恶性循环。 其次,基金公司需要在产品设计上认真琢磨。如果产品没有特色,自然会淹没在数十只同期发行的新基金中。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才会引发市场追捧。比如华富封闭式债券基金一日售罄,又比如诺安黄金QDII首发超过30亿,创近三年QDII首发新高。 中小公司需要双管齐下,才能充分利用新基金审批市场化,事半功倍地提升管理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