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防疫概念股有风险上交所一线监管将严查

炒作防疫概念股有风险上交所一线监管将严查

资本市场正在合力战“疫”,但部分上市公司也因防疫概念而出现股价异动,甚至隐现炒作苗头。从疫苗概念、双黄连概念到2月14日盘中的血制品概念,相关公司股价连续大涨。有学者强调,全社会都在全力抗击疫情,上市公司更要有所担当,实事求是进行信息披露。据第一财经了解,交易所一线监管也同步跟进。上交所目前持续加强对相关信披及交易行为的核查;对无实际业务支撑的蹭热点行为,还将启动纪律处分。

面对形势依然严峻的疫情,资本市场目前出台多项措施,减缓疫情对市场的冲击。上市公司也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甚至牺牲主业而优先生产相关防疫物资。春节长假开市以来,上市公司及时披露受疫情影响的公告,市场情绪与预期都较稳定,A股市场走势也稳中有升。

但与此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因披露涉及防疫物资和药物的相关公告,股票交易出现异动甚至连创新高。比如,社会对“特效药”的强烈希冀,开始传导到A股市场。从春节前的生物疫苗、超级细菌、抗生素等概念,到节后传出“具有治愈特效”的双黄连概念股,以及2月14日盘中的血制品概念股,都受到资金的追捧。

但面对是否能对疫情防控产生效果、是否能对公司经营和业绩带来贡献,部分炒作的概念股恐难经得住拷问。

比如,针对部分公司披露的抗病毒药物研发公告,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就对此表示,有公司已在公告中着重强调,该药物是否对此次疫情的病毒有效,最终还需要临床结果来验证;即便证实有效,从研发到相关产品真正投入使用还有较长的流程,短期内或很难对公司业绩产生直接影响。“从公告披露的情况来看,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不会有实际影响,业绩贡献更是微乎其微。”

还有上市公司因“口罩概念”、“消毒剂概念”,也受到资金追捧。

“国家正在全力防控,疫情只是短暂的。即便主营业务在疫情期间受益,也只影响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对全年业绩影响不大。”武汉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第一财经表示,因疫情而遭热炒的概念股,只能是昙花一现;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普通股民,应尽量避免参与这些概念股,不盲目跟风。

董登新更表示,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交易所应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加大信息披露的频率和力度,加强疫情期间信息对称度。“上市公司也有义务和责任,披露疫情对生产经营、业绩等方面的影响。无论公司是受益还是受损,都应及时、客观地披露信息。同时,投资者也要自行判断风险。”

据第一财经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一线监管已经有针对性的全面加强。就在2月14日晚间,上交所官方发布信息称,近期部分涉及药物研发、防疫物资、云办公、在线教育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出现一定异动;交易所已针对性强化了相应的信息披露监管。

具体来看,交易所督促相关公司及时进行准确、客观的信息披露,如实说明此类业务收入占比、对经营业绩影响程度等情况,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机炒作风险,引导理性交易。在此要求之下,沪市公司披露的风险提示公告多达20余份。

不仅如此,对于涉及各方高度关注的有关药品研发的公司,在市场出现传闻、股价出现异动后,上交所还特别要求公司如实披露药物研发和生产之间区别,相关专利授权存在不确定性等重大事项,防止误导投资者。

“对于个别自行发布不实信息的公司,加大监管力度,第一时间发出监管工作函和问询函,要求澄清市场误解,并及时进行内幕交易核查。”上交所称。

小高教学网

Bitget官网

舒鸿网

股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