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感悟?感谢】相聚18上大MBA,感悟讲座魅力
【感知?感悟?感谢】相聚18上大MBA,感悟讲座魅力 上海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
【MBA中国网讯】又到了一年的初夏时,傍晚温暖湿润的空气,带着熟悉的草木茂盛的味道又一次随着夏天爽朗的风吹开了心中那份关于夏天的记忆。其实,以前脑海中关于夏天的记忆大多和儿时的那些暑假、伙伴、青涩的画面联系在一起。如今,在夏天的记忆相册,又增添了一页名叫“上海大学MBA”。
去年此时的我,刚收到上大MBA的录取通知书,带着将要回到校园的新鲜劲儿,设想着对于即将到来的MBA学习的期望和目标。而如今,一转眼这趟学习之旅在内容的进度上已过大半,上完了小半年的基础课程,只剩下少量的专业课程,和为期一年半的论文撰写阶段。
从面对失去周末闲暇的无奈哀叹,到如今心中无法掩饰的依依不舍,这其中的变化即是我所体会到的我对上大MBA最直接的爱。
爱从所向,由心而生。
在上大MBA近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带给我了太多触动,感悟。无论是老师们在课上的名言警句,还是同学们课后畅所欲言的海阔天空,亦或是课后讲座带来的深刻自省以及激情澎湃,都成为了我留恋上大MBA,热爱上大MBA的理由。
于是,在此我借前沿讲座课程撰写心得的机会,来谈一谈在这趟重返校园的学习之旅中,我在一次次精彩的讲座中的一些所感所思所想所悟。为避免有所遗漏,接下来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讲对我影响较深的讲座的感悟心得。
“Dothe right thing,
and then do the things right!”
第一场讲座,是来自台湾的蔡宗国博士关于4C领导力的。标题中的这句话是蔡博士用来概括职场、人生两大基本要素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深刻的感悟,自从离开校园进入工作环境之后,我和周边的人一样,似乎都在一直追寻着怎么去”Do the things right”,在工作中总是以循规蹈矩,遵循公司的规定,并保证工作中没有出现差错为最优先的事项,而似乎都忘了去思考,是不是正在”Do the right thing”。
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恪守职责,避免出错并坚信以此下去,做到最快,最准,最好才是通往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并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都觉得领导看不到我的优秀,领导应该对我的优秀表现提出嘉奖。但事实并非如此,蔡博士告诉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职场规划,必须要学习以及具备的核心能力是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快速思维、鉴定思维、不断学习、多元人脉,其中对我影响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战略思维,在培养战略思维的方法中,蔡博士指出了,战略思维需要定期的回顾评估,对于大多数并非领导的我们来说,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战略性假设。而大多数时候这些战略性的假设只是一个偶然的念头,因为我们手中没有实际的权利,资源,所以集体和生活的战略走向并不会一直跟随者我们突然的念头而转变。因为我们忽略了对自己战略思维,想法的回顾,评估,所以有时我们会觉得“你看我早说过会这样吧”但却从来没有将战略思维付诸实践,或者向领导提议让领导看到你的战略思维。培养回顾评估战略思维的习惯,就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获得战略思维的能力,从而更有自信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职场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其次,是鉴定思维,蔡博士在这里将一般人翻译的批判思维(Critical Thinking)描述为“鉴定”的思维。这个说法上的改变,给我带来的思考是对这个概念的重新认识。这里所说的要强调培养的能力不同于大家普遍理解的是对于事物能找到不一样的角度去评判的能力,而是一种经过海量知识的沉淀,对于海量材料能最快把握要害的能力。大多数人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贯彻仅限于提出问题,而却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角度是否关键,以及是否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这两个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联系蔡博士讲的最后一个点,不断学习来看,唯有不断的沉淀知识,学习,才是所谓批判思维的基础,不然批判思维只不过是无用,并给自己凭添烦恼的无用之物。
知行合一,管理失败
在记忆中,给我带来深刻印象的另一场讲座,想必和大多数同学们所选择的一样,就是于晓宇教授带来的“知行合一”主题讲座。这场讲座听完之后,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于晓宇教授会被称之为“男神”,讲述理论时结合的幽默段子,提出建议时严谨缜密的逻辑条理,以及回答解决问题时独特开阔的视野角度,都让整场讲座都处于一个巨大的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气场之中。
也正如这一节的标题“知行合一,管理失败”,这就是这场讲座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两个部分。
于晓宇教授以MBA论文的写作,选题作为切入点,来告诉我们知识的学习,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应直接体现在行为举止之中,即所谓知行合一。对于我这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来说,当时环境下对于“开题”,“论文”这些还比较“遥远”的字眼并没有对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晓宇教授对于MBA学习的目的的解读,使我茅塞顿开。
MBA的学习对于之前的我来说,更像是一个自己托付给自己的任务,联考的复习准备,直到最后的报名面试入学,等一系列的行为更像是一个以得到硕士学位为目的一份期盼。虽然,先前的我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是抱有一定的热情的,但没有意识到知识以及MBA学习或者说学习这件事情对于自己真正的意义在哪里。
其实,学习的真正意义并不体现在上课所付出的时间上,也不体现在具体课程上的某个知识点,甚至并不体现在哪一张文凭纸上。虽然我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得到这样的一张凭证。
学习的真正意义体现在每个人最内在的主观意识上,体现在你是否能真正拥有一个Master所应该具备的对于事物的理解,并为之付诸行动的能力上,体现在你能否将不变的知识点以及书本上的文字融合到你变化的不同的各种行为中去。
MBA所体现的真正的意义就是在于,通过学习和知识的理解,是否能真正的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提出具体实施措施的能力。
之所以能在各种讲座中感受到各位讲师们的强大气场,这其中就是知行合一的能力上所体现出来的差距导致的。而我从中得到的感悟就是,MBA不是一趟定时的学习课程,MBA是一个契机,是一个让自己能靠近知行合一的一个起点,让自己能够更清晰更全面的看待这个世界,并有效的参与,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影响,改变这个世界。
这场讲座中,另一部分特别吸引我的就是晓宇教授对于“失败管理”的研究。其中给我带来深刻感悟的有这么几句“失败后的应对态度,来源于自我内心的态度”,“人们总是主动寻求自我认知与外部认知的一致性,来寻求幸福感”。这对我的触动非常的大,虽然晓宇教授在讲座中是以创业的失败作为切入点来阐述这一观点的,但是在我的生活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失败后,或者经历并不顺遂的一段生活后,我们总是习惯约上三五好友,倒上酒,渴望诉说自己的苦闷,甚至会夸大或者诱导朋友们认为你正经历着大苦大难。这就正如晓宇老师所说的是一种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的一致性的行为过程。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当我知道了人们普遍具有这样一种行为特征,并且我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行为之后,我就能很好的了解到我自己对于目前事件或者生活的真实态度,并加以控制。
例如,当我在遭遇工作挫折时,如果心中迫切的想向别人表达这有多么的悲惨时,可能就是我对于这个事件的态度过于悲观了,因为我正努力想让别人认知到我的悲惨,以达到自我认知和外部认知的一致性。这就很有效的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心中的问题,并能为自我的心里调整提供很好的依据和参照。而这在我之后生活上确实也真实的帮助到了我,在别人交谈时,我会时刻注意,如果我对于某件事情在一种情绪上传递的过多时,则会主动的去调整,最后发现当时的情绪确实处于较为偏激的状态下,并没有很好的全面的看待这件事。
感知,感悟,感谢
其实在学院安排的讲座中,有太多的感悟,比如对于周杰对于创业,互联网创新的理解;范教授对于大数据和统计知识的介绍等讲座也都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感触。但这些感触也将深深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想必在未来的生活中,总有一个时刻,能激起美妙的共鸣。
成年后的我们,为了自己而学习,不为认可和输赢,而这些满足也将伴随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生活中。